〈社論〉在美國印太戰略最前線 台灣究竟得到什麼?

醒報編輯部 2023/04/09 15:59 點閱 3471 次

蔡英文總統「民主夥伴共榮之旅」,「蔡麥會」結束返台後,中國立即舉行大規模軍演,身居美國印太戰略最前線,成為全球最矚目的火藥庫,值得檢討的是,台灣除了「站在自由民主陣營」,成為「豪豬」之外,究竟得到了什麼?

美國全力制止中國

自從美國前任總統川普掀起對中貿易、科技制裁之後,美中對抗惡化,印太戰略成型,台灣成為雙方競逐霸權的焦點,美中各有謀略與盤算。2022年2月11日,拜登總統公佈第一份「印太戰略報告」,強調中國正結合經濟、外交、軍事與技術實力,尋求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國,美國未來10年將全力制止。

印太戰略形成,台灣位居美中兩強對抗最前線,這些年來開放萊豬牛肉進口、台積電赴美設廠,供應美國半導體高端晶片技術,解決萬一台灣淪陷,美國失去半導體晶片的困境,此外也大幅擴增國防預算,今年已達5863億元,加強向美國採購軍火。

即使面對快速少子化,去年僅有13萬8千人新生兒,「生不如死」,而各行各業百萬缺才缺工困境下,還強力推動1年期義務役,以及全民皆兵的後備戰力,以因應隨時可能的戰火,台灣在美國印太戰略中付出國家安全代價,不能謂不夠沈重。

台美TIFA無下文

值得檢討的是,除了「站在自由民主陣營」之外,台灣究竟得到了什麼?2021年6月30日,美國與台灣重啓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理事會議,距離上一輪2016年的對話已時隔5年之久,熱鬧討論了知識產權、供應鏈、醫療器材、數位貿易、金融、農業等多項議題後,做足了大內宣,全案自此石沈大海,杳無音訊。

台海兩岸危機嚴峻如此,俄羅斯總統普丁曾經一針見血指出,中國根本不需要對台動武,只要實施經濟貿易制裁,台灣就受不了。以去年兩岸貿易,中國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台灣2022年享有1565億美元順差,最近中國僅干攪農漁產品貿易,即造成台灣極大的困擾,普丁所言兩岸真正的危機不在軍事而是經貿,應該信而有徵。

兩岸最大風險在經貿

既知當前兩岸關係台灣真正的致命傷是經貿,未必是軍事,然而,台灣在TIFA會議中,一再向美方表達,期待簽署雙邊貿易協定(BTA),解除對岸對台經貿威脅,以確保國家安全,卻在美國高擧貿易保護主義大旗下,迄今毫無蹤影。

宏都拉斯最近成為7年來,第9個與台灣斷絕邦交的國家,面對象徵主權意義最重要的邦交國,台灣只剩下13個,台灣多次求助於美國,仍不得任何幫助。蔡英文總統「民主夥伴共榮之旅」,過境美國,美方一再強調是私人行程,拒絕任何官方人士與訪問團接觸,僅有國會議員與眾議院議長共同參加「蔡麥會」,亦未承認台灣的主權。

印太戰略台灣利益何在?

法國總統馬克宏最近訪問中國,習近平高規格接待,給足了面子,人盡皆知意圖何在。重要的是36位隨行商人,拿到18項合作協議,除了現有的2100架空巴之外,再加160架空巴飛機合約,並宣布在天津開設第2條組裝線,法籍達飛集團向中國採購16艘貨櫃輪,藉機打開中國市場,行囊飽飽,滿載而歸。

台灣近年來配合美國印太戰略,付出沈重的國安代價,經濟利益上又全力配合美方的需要,然而,除了「堅定的站在自由民主陣營」,身居印太戰略最前線,成為全球最大的火藥庫之外,台灣究竟得到了什麼利益,是否應重新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