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新南向政策需要與時俱進

戴肇洋 2024/10/23 12:26 點閱 1924 次
金磚國家在南非舉行峰會,巴西總統魯拉(左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印度總理莫迪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24日合影。(中央社)
金磚國家在南非舉行峰會,巴西總統魯拉(左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印度總理莫迪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24日合影。(中央社)

金磚國家第16次領袖高峰會談於10月22~24日在俄羅斯喀山登場,這是去年金磚擴大之後的首次峰會。由於此次峰會將聚焦於:是否建立一個獨立於美國所主導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之外的運作系統,以處理國境之間交易的貨幣支付;並擬訂申請加入「金磚國家組織」標準,以處理愈來愈多的國家希望參與聯盟,使得其頗受國際社會重視。

金磚十國GDP占比27%

依據世界銀行資料統計顯示,2023年金磚十國對外貿易金額超過10兆360億美元,國內生產毛額占全球的比重達到27%;此外,彭博曾經預測,2040年金磚十國經濟規模將達到七大工業國家(G7)的兩倍,占全球GDP的44%。這些發展潛力,使得此次峰會除既有10國領袖出席外,吸引以「全球南方」為主、橫跨各洲有意加入金磚國家組織的10國領袖及22國指派代表參與。

儘管金磚組織以新興國家為主聚焦經濟合作的集團,然而令人好奇的是,此一因投資潛力標的而被拼湊出來的經濟組織,卻又受到全球南方國家重視,目前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委內瑞拉等國家表示希望加入組織。無庸置疑,金磚組織在擴大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關鍵莫過於「中國因素」。

中國積極發展南方關係

也就是說,1990年代後期開始,中國經濟政策從過去「引進來」逐漸轉為「走出去」之同時,積極發展全球南方國家關係。這些不論早期2001年6月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2001年2月成立的「博鰲亞洲論壇」,或是近期2009年6月成立的「金磚國家組織」、2013年9月推動的「一帶一路」計畫,皆是與全球南方國家加強經濟合作為目標。

不過,在此同時卻讓我們無法掉以輕心的是,中國積極布局全球南方國家關係之下,其中部分國家與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之對象重疊。此意味著,政府為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而推動新南向政策,在兩岸關係不太可能改善下,此時此刻需要針對金磚峰會擴大之後,國際經濟是否朝向兩極發展,以及其對現行新南向政策之可能影響,未雨綢繆精進推動模式。

儘管此一期間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貿易大幅成長、投資急劇升溫,甚至對東協國家的投資已超過中國為對外投資重要據點,然而卻又難以自喜。畢竟,新南向政策獲致奏效,並非來自新南向政策驅動,而是受到美中貿易爭端、生產基地移轉及地緣政治衝突影響。

另一方面,更加值得重視的是,10月10日中國在出席寮國永珍舉行第27次「東協加三(中日韓)」領袖峰會的同時,宣稱與東協十國實質結束「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3.0版」之談判,將支持東協在區域中的中心地位,持續營造區域良好環境及發展韌性,藉此提升區域產業體系穩定性和競爭力,落實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建立經濟夥伴關係

因此,政府必須全面盤點目前新南向政策執行狀況,避免過去誇大不實,重新定位新南向涵蓋國家範圍,妥善配置資源發揮最佳成效。這些包括:針對個別國家進行基礎研究,檢視目前推動措施去蕪存菁,依據國家不同屬性,訂定相異切入重點,落實「一國一平台、一國一亮點」目標。再者,聚焦新興國家貿易及投資領域之外,利用與新加坡、紐西蘭簽署的《經濟合作協議(ECA)》平台,透過互補借鏡其服務業加值、農產品經營策略,促進國內產業轉型。

另一方面,美中貿易衝突及新冠疫情干擾之後,面對全球供應體系重組及美國主導「友善外包」潮流之下,東協及印度已成為全球投資的亮點,未來需要與時俱進順勢調整與其連結模式,藉此擺脫目前新南向政策瓶頸,進而與新南向國家重塑長期經濟夥伴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