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張振鴻台北報導】產業不只要提升生產力,能滿足需求及提供服務才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史欽泰教授表示,在需求未增加的情況下,單純提升生產力只會使競爭更激烈,應該因應新的需求來解決問題並提供服務,創造新的市場價值。資策會副執行長王可言也認為,蘋果的成功,就在於不斷因應消費者的需求推出創新產品。
政府日前推動「生產力4.0」的產業轉型策略,14日台灣競爭力高峰會上便針對科技發展策略邀請多位學者進行討論。他們認為,包含工業、商業與服務業在內,提升競爭力不能只著眼於提高生產量,而該解決民眾因應時代發展所產生的服務需求,以此創造新市場。
【生產力4.0解決問題】
「台灣發展生產力4.0不只是要提升競爭力,也是為了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台灣大學電機系何宜慈講座教授羅仁權指出,台灣因少子化及高齡化,到2020年會缺少196萬勞動人口,因此藉由生產力4.0發展智慧機器人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創造人機協同的作業模式,避免勞動力減少而導致的產能下降。
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表示,在廠區大小及人力不變下,應用智慧機器人與大數據則能提升數倍的生產力。不過史欽泰認為,當全球需求不變,生產力卻逐漸增加時,就會產生激烈的競爭,「這時應該根據新的需求,創造新的應用,才能開創新市場。」
【找到需求提供服務】
清大張忠謀講座教授史欽泰指出,以前使用電腦等電子設備是為了增進工廠生產和行政管理,目的在於增加生產力,但近年3C產品的發展卻和生產力無關,「iPad之所以受歡迎,是建立在老年人有與年輕人溝通聯繫情感、但需要較大的螢幕需求上。」
談到蘋果產品盛行所創造的新市場,王可言也說,最早iPod的出現是為了便捷音樂下載問題,iPhone能提供智慧手機用戶各種所需的便宜軟體App,Apple Watch則能解決消費者對於健康的需求。
「生產力4.0很重要的關鍵,在於找到需求在哪。」史欽泰說,因應需求所提供的服務能提升價值。王可言便以Uber和Airbnb為例,消費者想叫車遭遇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車何時來,而Uber結合科技讓消費者得知位車在何處;Airbnb本身不經營民宿,但把世界各地有特色卻不會行銷的民宿透過網路推廣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