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宗教界線應明確 須同受監督─專訪公益牧師鄭信真 (20150320醒報人物現場)

醒報編輯部 2015/03/24 10:30 點閱 1734 次
社福團體購成圖。(photo by 本報資料)
社福團體購成圖。(photo by 本報資料)

主持人:台灣醒報社長 林意玲
與談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創會理會長 鄭信真
紀錄整理:周佳蓉、林宜珺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近日慈濟事件引發諸多議論,包含社福、公益以及宗教團體該如何在財務上監督、自律及透明等問題,都浮上檯面。這次特別邀請到在聯合勸募協會服務多年、也是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創會理事長的鄭信真牧師,與我們分享。

慈濟可說是台灣之光,在全世界享有極大的美名,然而這次內湖的環保事件卻鬧得沸沸揚揚,慈濟所有的財務都被要求應公開接受檢視,請問您有甚麼看法?

【人為組織難免出問題】
鄭信真:慈濟在台灣的諸多貢獻是值得肯定的,但慈濟是由人組成的組織,不免會面對2大問題,即組織治理及財務運作。

過去人們只看到慈濟檯面上的工作,很少探究其內部運作。這次藉著內湖事件看到它的運作模式及財務透明度,發現確有問題,這些雖不違法,但可受公評。

問:慈濟在台灣做了很多好事,取得大家的信任,目前1年據說大概有100億善款。但錢太多了,若是人謀不臧,就容易導致黑箱作業。大家過去因為基於信任,覺得不必監督慈濟,但這次卻被媒體踢爆這樣的現象。慈濟集社會福利及宗教的團體於一身,它救苦救貧、幫助需要的人,雖然外表是宗教,但內在其實是個社福企業。

鄭信真:我在社福界這麼久,其實對慈濟的運作並不是那麼了解。若以教會為例,教會是獨立個體,它所附屬的社福團體又是另一獨立個體,兩者皆依法設立並依法各自結報財務。像我們教會每年要開會員會議,社福團體則由董監事開會員大會,把預算決算透明公開,再報給主管機關。

【社福、宗教界線不明】
反觀慈濟,其宗教跟社福界線並不是很明顯,所以他們的募款,到底是定位於社福募款抑或是宗教名義的募款,其實外人並不了解,款項流向何處也不得而知。

教會募款就會開教會的收據,社福募款則給社福機構的收據,正因為慈濟的界線沒有劃分清楚,因此募款流向何處, 旁人無從了解。

台灣法律有很大的灰色地帶,對宗教團體採取很大的寬容,幾乎不敢立法或監督。對於社福機構,這幾年來已有立法規範,但一旦兼是宗教團體就無從監督。我10年前籌組了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就是希望能要求社福團體自律,組織要透明公開,並讓大眾可以看到董監事會的運作,不會有萬年不改選的董監事會,同時也要求財務透明,所有財務報表都放在網路上供大家看。

【應立法監督宗教團體】
有人質疑,既然已將財務報表交給政府機關了,又何必要自行揭露呢?問題在於,財務報表到政府機關後,是被堆積在倉庫中,而不會讓一般大眾接觸到。有一次我跟政府負責人請求揭露社福團體財務,他卻回說「於法無據」,因此我建議要修法,但卻不了了之。我認為,政府對這塊應多盡一份督導的工作。

問:慈濟事件,包含宗教、公益團體如何自律,以及如何被監督的問題,而政府又為保障宗教自由,對其規範鬆散,卻出現模糊空間,這其中確實值得深入探討。如果所有團體都加入此聯盟並接受監督,我相信社會上就沒有疑慮了。請牧師談一下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這些年來的努力,以及有多少團體加入其中?

【會員超過2百個】
鄭信真:今年聯盟剛好成立10周年,在2005年10月時,我們邀請30個國內運作良好的團體作為發起人。那時候我是聯合勸募的常務理事,也因此請聯合勸募支持這個聯盟。

我們是先做問卷調查,詢問各團體意見,大家有共識的認為,捐款的運用若能更加透明、有效率,即能贏得更多的信任。因為我是教會牧師,我發現以誠實贏得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以此作為基本精神來號召,並且順利得到政府許可證。

10年來,我們目前會員超過2百個團體,但剛成立時經歷了許多困難。我們向其他團體提出邀請,但他們卻對此自律聯盟抱持懷疑的心,認為沒有加入的必要。後來我們慢慢運作起來,並得到愈來愈多外界支持,例如現在有好幾個補助社福團體的基金會,他們設的補助條件,第1即是要加入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問:如果要加入,是否所有的財務報表須全部透明?是否有請會計師或律師來審查?

【財務透明為入會標準】
鄭信真:有,但我們目前設定的門檻沒有很嚴格,只是針對財務內容要求透明,只要有會計師簽證,我們都可以接受。事實上會計師簽證並不代表它的品質有達到某種程度的標準,但我們只要求從透明開始。

加入會員通常要做2件事情,首先要簽9項公約,例如要利益迴避、不能利益輸送等等,這比較屬於組織運作、治理方面。再來就是要將財務報表透明化,為了統一透明,除了揭露於自己的網站外,我們也設立共用網站,集中揭露。所以只要上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的網站,可以看到國內200個團體10年來所有的財務報表。

現在很多團體想參加,但是加入並不容易,只要沒有改善財務報表,在審查委員會那關就不會通過。但是對於無法加入的團體,我們並非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拒絕,反之,我們會對其進行輔導,讓他們符合基本揭露程度,就可以入會。

【4大團體仍未加入】
問:這中間有一個弔詭的是,像是慈濟等某些團體,10年來一直堅持不參加,其中還包含創世基金會等,對吧?

鄭信真:全台灣的公益團體上萬個,我們聯盟僅有200個會員,所以沒參加的團體還很多。只是大家比較多關注、募款比較有實力的團體中,還有4個「大咖」尚未加入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包含慈濟、世界展望會、家扶、創世基金會。

問:這4個機構都募了很多錢,不肯加入的原因何在?

鄭信真:我只接觸過其中2個團體,一開始他們認為自己實力強,將自律聯盟定位為小團體,認為加入意義不大。也有1、2個團體加入後又退出,可能他們發現財務報表揭露後有些後遺症。

關於揭露財務報表一事,包含這次慈濟事件,大家都忽略一個重點,慈濟只公布「收支表」,沒有「公布資產負債表」,公益團體不敢公開資產負債表,因為會透露自己有多少財產。當財產有幾10億時,就不好意思再跟民眾募款。

因為收支表會把今年結餘的錢轉入基金,這筆帳於是消失,不被大眾所知,也因此收支表結餘只會剩少許。從此可知道,財務透明的重點在於「資產負債」表以及「財產清單」。

【資產負債表才是關鍵】
問:我之前也在公益團體做過志工,我深深體會到,民眾只要看到團體有盈餘就不會捐款,喊窮的團體才會有人捐,所以大家都喊窮。

但如果按聖經說法:「凡有的要加給他」會經營的團體就值得大家多捐一點,若不善經營,給了錢也沒有用。

鄭信真:我同意你這句話,但是公益團體創設的目的並非累積資產,而是在服務,服務地愈好,民眾給愈多是天經地義。但若是收到非常多錢,卻只用一點點,而留有剩餘,這樣也不對,所以用資產負債表,就可以看出歷年累積多少資產。

【公益勸募條例】
台灣法律上有個漏洞,社福團體的各種資產都可以「費用化」,所以有團體拚命買房地產,例如慈濟這次即是如此。大家沒有去檢討買房地產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買房地產的支出也能當費用,因而能避開繳稅,但是一般公司買房地產是不能當費用的。由此也可看出政府對於公益團體的寬容,導致有人就利用這種漏洞。

問:整體來說,慈濟讓我們看到政府監督一個很大的黑洞,而有200多個公益團自願加入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揭露他們的財務報表。聽說您在前內政部長江宜樺時期,就有論要如何去監督?

鄭信真:台灣有一個募款的法令叫做「公益勸募條例」,那是我剛當理事長時,公益團體致力推動的。民間版本是我們內部所研議出來的,再跟政府的版本進行協商。政府的版本大部分都採納我們的主張,只有1、2點沒有完全接受。

【只有自律精神不夠】
第1個要做的就是,那時我們建議一個只要公開勸募的都要列入,包括宗教團體。但是政府對宗教團體另有看法,暫不列入。所以在宗教法裡面就把宗教團體排除在外。

慈濟今天可以另外主張它是不受規範的,就是有公益圈排外的規定。政府有它的說法,10年前告訴我們說宗教團體法即將立法,另行規範,公益勸募條例是民國95年立法的,已經9年了,到今天還沒有動。

問:目前政府的法令只有規定公益團體的勸募,但還沒有規範宗教團體,所以9年來都沒有納入,我們是否把相關的法令訂定周全?

鄭信真:江宜樺任副院長時期主要把救災救難的募款,以紅十字會為例,那時捐款很多,使用有很多的結餘,用到的非常少。所以民間與輿論都認為該檢討,都認為法沒有完備。規定募款要有計畫,而計畫去募款有一定的預算,假設執行過後還有盈餘,還要另寫辦法並於一年內執行完畢,一般的社會福利大概沒問題。救災就有問題,通常沒有計畫,後來才補上。

但是捐款往往非常龐大,所以後來常常用不完。建議救災還是要有計畫,而且建議計畫有喊卡的機制。後來江部長也同意,假設預計募兩億,1億8、1億9就該喊停。因為一個大的救災募款,會排擠它社福團體。我們也這樣建議,部長也同意了。可惜部長升為副院長、又升為院長,這件事情就擱置了。

這次剛好有一個典範就是羅東聖母醫院,他們為了建醫院募款,錢夠了他們就自律地喊卡,這是一個自律的精神。我們希望立法寫進去。

當初社福團體擔心政府管太多,所以勸募條例只管「募」,不管「捐」,所謂「募」就是請不特定人去捐款,但是自己的會員或主動來捐款不在規範之列,所以這是一個模糊地帶。

慈濟有很多錢,像榮譽董事都不在勸募條例之內。捐款救人正是機構可以靈活運動用的地方。那麼要用什麼規範?應該用財團法人法去規範。

問:請問鄭信真牧師,目前有200多個社福團體加入貴聯盟,而一般民眾作為善良的捐款人,到底要怎麼捐,以避免排擠的效應?

鄭信真: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提供的是會員服務與財務透明,只要上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的網站,可以點選會員團體的所有資訊。

我們的愛心與捐款有限,希望不要浪費資源,所以得要挑一個可信的團體。只要願意透明的團體基本上都是可以信任的,先從您願意關心哪一塊開始。

【捐助團體分散資源】
團體服務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兒童、婦女、環保,福利、老人等,鎖定自己比較關心的。但是建議找最弱勢的團體,因為大的團體很會吸金,所以可捐給小而美的團體。

若沒辦法決定,建議捐給聯合勸募,他們替大家把捐款的85%捐出去,次年補助弱勢團體,保證用完。

主持人:有專家審核分配,我想這是滿重要的。我們應該呼籲政府把不夠的法令補起來。

另外我們剛提到的4大團體,包括像家扶基金會、世界展望會、創世、慈濟都沒有加入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就知道這塊有很大的黑洞,需要持續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