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推動『急性後期照護』的目的,不是為了與長期照護體系銜接,而是要讓患者健健康康地回家。」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中風患者「失能」風險高,若能在發作後儘快接受加強復健等急性後期照護,有助患者恢復自理生活能力。衛福部政務次長林奏延則表示,長照服務及保險已進入立法階段,急性後期照護將是未來發展重點之一。
「急性後期照護是種『以人為本』,並結合醫療及社福資源的健康照顧模式。」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教授王懿範解釋,急性醫療是依據患者「症狀」或「疾病」來判斷所需的服務,但急性後期照護是為了讓患者「恢復原本的生活」,因此更著重個別患者的復健及生活需求,即便癱瘓部位相同,但家庭照顧支援不同,急性後期照護項目就會有所不同。
衛福部健保署已自今年3月起,邀集國內151家醫院組成39個團隊,展開急性後期照護試辦計畫。
健保署醫管組長林阿明分析,由各醫學中心負責手術、各種儀器檢驗、血管栓塞藥物治療及控制共病等急性醫療,待患者病情穩定後,「下轉」給離患者住家較近的區域或地區級醫院,由醫師、物治、職治、語言、社工、心理、營養、個案管理師等共組團隊進行急性後期照護,預防或緊急處理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共病及併發症,並加強復健,以讓患者儘早復原。
部立台中醫院復健科主任賴仲亮直言,醫療資源有限,健保遂針對住院時間訂立限制,造成部分患者尚未完全康復,卻又不能一直住在同家醫院,只好設法到處轉院,常致復健治療銜接中斷。健保署主秘蔡淑鈴指出,試辦計畫特別強調各級醫院間的「垂直」轉銜系統,以防錯失恢復生活功能的黃金復健期。
「過去是在患者即將出院時,才著手準備轉銜業務,」王懿範說,「現在則是患者一到院,就有專人開始評估患者未來可能需要的轉介與急性後期照護服務。」王懿範表示,英、美等國急性後期照護行之有年,相關經驗豐富,可避免台灣重蹈覆轍。而台灣現階段最大的挑戰則在於,社區醫療及長照體系必須能與急性醫療及急性後期照護「無縫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