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劣質食用油不只波及國內下游小吃與攤販,許多大食品廠也遭殃,更使台灣MIT品牌變質,影響食品出口產值。經濟部長杜紫軍13日表示,在正義油品事件發生前,經濟部曾估計,食品產業產值與出口損失70億,這波食安問題擴大後,經濟損失數字恐怕上攀。杜紫軍表示,站在消費者立場,他也拒買頂新集團商品。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3日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經濟部長杜紫軍答詢時表示,在頂新正義油品事件爆發前,經濟部估算將影響國內產值1%,約60億左右,加上出口5億左右的衝擊,食品產業總共損失70億左右,還不包括商譽受損。但這次食用油風波擴大後,對產值恐造成更大的影響。
杜紫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尊重消費者自發性抵制活動,而自己身為消費者,他也加入拒買行列。除了杜紫軍外,國發會主委管中閔與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也表達拒買立場。
列席報告的國發會主委管中閔表示,食安問題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灣食品管理政策需要徹底改造,「除了政府的監督管理,廠商也要自主管理,」針對不良廠商,他相當支持執法單位「嚴懲重法」。以身為消費者的立場,他已經以實際行動抵制頂新與味全,「像以前會買的麵包、牛奶都不買了。」
立委黃昭順指出,在經濟不景氣的社會氛圍下,只要頂新折價促銷,消費者依舊排隊購買,讓她既傻眼也相當痛心,希望所有頂新商品全面下架。立委陳怡潔也補充,頂新資產龐大,幾千萬的罰款對企業「不痛不癢」,應該要有股票暫停交易或下市等強制退場機制。
管中閔回說,上市或暫停交易涉及金管會和證交所等職責,法治國家要照法律執行,若金管會認為可以,他完全支持。針對食安問題的影響與因應,國發會已委託專家進行研究,報告預計今年底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