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吹台文風 王小棣率領改編

杜胤廣 2014/04/29 17:42 點閱 3996 次
導演王小棣將率領台灣新生代導演改編台灣現代文學作品,以影像吸引民眾對閱讀的享受。(photo by 杜胤廣/台灣醒報)
導演王小棣將率領台灣新生代導演改編台灣現代文學作品,以影像吸引民眾對閱讀的享受。(photo by 杜胤廣/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導演王小棣將率領7位導演改編十部台灣現代文學作品,重現文學之美,以吸引觀眾對台灣文學的熱情。王小棣、鄭文堂、鄭有傑等導演,29日出席文學電影《閱讀時光》的開拍記者會上,文化部長龍應台也到場相挺。王小棣表示,台灣現代文學要用影像呈現作家心中的光景,不只考驗影像敘事能力,更考驗著如何吸引觀眾。

文化部推出的文學電影《閱讀時光》,是將十篇台灣文學作品拍成每部半小時的戲劇影片,分別由王小棣、鄭文堂、鄭有傑、王明台、沈可尚、安哲毅、廖士涵等導演執導,將作家楊逵、季季、朱天文、駱以軍、夏曼‧藍波安、劉大任、廖玉蕙、張惠菁、柯裕棻與王登鈺等當代名家的作品進行改編,呈現出調性不同的影像,對經典文本再詮釋。

「本以為拍成影像是很簡單的事,但沒想到被王小棣找去聊了好幾次。」作家朱天文說,從來沒有想過細膩的文字要如何用影像表達,直到與導演相處後,才發現文學與影像間的差異,需耗費的功夫不盡相同。她說,台灣作家是「孤獨的活在想像的世界」,但電影導演卻是令人心生漣漪的「時空想像家」。

王小棣表示,文學改編電影本來就是高難度的挑戰,如何透過戲劇、紀錄片的手法「忠於原味」,就要探究作品的時空背景與作者的內心想像,甚至需要歷史考究才能還原文學的想像。

導演沈可尚也說,朱天文的〈世紀末的華麗〉是他生平最難拍的文學作品,要如何以女性角度呈現任何作品中出現的「味道」、「視覺」相關的文化符碼,來建構故事女主角米亞的感官記憶,就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完全無法預料自己會拍成什麼樣子。」

「文學如果只在書房裡閱讀,終究是孤獨的行為!」龍應台表示,她希望導演們能作為一個「閱讀大使」,將文學改編成電影,重新勾引民眾對文學的熱情,藉由影像敘事喚起民眾對閱讀的享受。

《閱讀時光》除了透過戲劇呈現文學作品的創作核心外,也搭配紀實影片,介紹作家寫作的時空背景。十部作品預計明年上半年殺青,並在國家地理頻道、福斯電視、台視等電視頻道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