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台北報導】九孔新種養育有成!農委會水產試驗所22日公開東北角苗場最新育種成功的九孔及育種程序,一改過去適應力差和存活率低等缺點,新種不僅耐得住颱風、東北季風侵襲,成熟時間減短、存活率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大幅增加,食用品質又優良。水試所表示,目前暫交由進駐業者養殖,未來將陸續流通市面及外銷。
水試所指出,九孔養殖在台灣已有30餘年歷史,最高年產量曾達2497公噸、產值20億元;但自2002年起,陸續發生幼苗落板、養殖大量死亡的情形,重創九孔產業。
【雜交取代近親繁殖】
使用「分子標誌」辨識基因歧異度後,水試所發現,由於業者商業考量及市場操作習慣,養質多採近親繁殖,使養殖九孔族群遺傳基因窄化,導致幼苗畸形率高;又養殖九孔未成長至上市體型前即先成熟,若遇低水溫刺激,就會大量排卵排精,導致身體耗弱死亡。
水試所副研究員曾福生解釋,為避免重蹈覆轍,水試所以建立高遺傳變異族群作為育種基礎。進駐業者自2008年起從日本引進野生九孔成貝,由水試所負責基因歧異度辨識工作,篩選出優良種貝後,以系統雜交方式育成幼苗。
曾福生說明,具體方法為將同種台灣養殖貝與2種不同的日本野生貝分別交配,產下的第一子代分別具有存活率高和成長速度快的不同特性,再從第一子代中汰選出優良種貝彼此交配,產下同時具備上述2種優點的第二子代。
【可跨年採收產量升】
由於基因複雜度與抗逆境能立成正比,近2年選育出的新種九孔都能挺過颱風和東北季風等劇烈氣候變異影響,存活率較往年提高20%以上,且耐低溫,可跨年採收。
據水試所資料,截至2010年所養殖的九孔僅能採收到該年10月,苗量為150萬粒,產量為8千至9千台斤;2011年起迄今,九孔都能延至翌年3月再採收,苗量逐年攀升,去年更來到1600萬粒,近2年產量也都超過2萬5千台斤,為往年的3倍以上。
業者鄭慶煌說,養殖九孔需要清澈的海水,適宜水溫落在攝氏24至25度間,只要有1、2度的變動,對九孔來說就有很大差異。他說,新種可望於年底前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