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公投距今剩下40天,正反進入激辯,民調也出現兩極化趨勢,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認為「是好現象!」不過前環保署長魏國彥憂心,藻礁議題的科學面似乎探討不足,整個議題在激化下走向政治思維,資訊不足導致失焦,很難讓...
面對全球性能源缺乏,台灣的能源轉型是必然趨勢,用天然氣及其他綠色再生能源取代燃煤、核電,是政府解決能源危機的方案之一,三接天然氣工程完成可補足台灣北部電力的不足,但要不要犧牲富有歷史、文化意義和台灣獨特性...
台灣珍貴藻礁要不要保護?保護了藻礁,卻沒有賴以生存的能源,台灣該如何繼續走下去?同意藻礁公投者認為,應該把珍貴的藻礁留給下一代,因為它也是有價值的資產;反對藻礁公投者則認為,失去能源,台灣徒有藻礁,又有甚...
春節返台的隔離期間可能還有機會「分層」、依照疫苗接種情況進行調整!國民黨立委蔣萬安 10 日質詢時質疑,因為防疫措施要求導致旅館不夠、國人無法返台,會造成返台國人面臨「差別待遇」。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回應...
11日清晨在冷空氣與輻射冷卻的雙重影響下,全台將迎來最低溫,中、北部最低恐至12度!連日低溫,且日夜溫差大,長者尤其需要注意保暖。中央氣象局預報員官欣平受訪時表示,本週台灣冷涼的天氣將持續到12日才開始回...
學者張玉山、民眾黨立委張其祿呼籲,基隆的捷運與台鐵路線應以「互補取代競合」,否則在當地需求有限、票價又基於公共考量不能太高的情況下,兩項建設在互相競爭下都活不了。對於基隆捷運沒到基隆、開發預算又不足,民眾...
公投綁大選後,很可能會和 2018 十項公投一樣淪為參考用的民調,遭到政府冷處理!學者劉兆隆認為,民進黨政府在意的是四大公投帶來的「政治後座力」,雖公投綁大選事關公投法,但畢竟沒有直接涉及法條存廢,只能形...
曾在 2017 修法通過,將公投綁大選明文化的民進黨,因 2018 年的遭反日本核食、廢止電業法非核家園條文等公投案打臉,又於隔年修法,將兩者脫鉤,如今則傾全黨之力反對公投綁大選;有趣的是,曾在 2004...
公投綁不綁大選,影響的是投票率,兩黨各自對於己有利的選擇說服選民,只是理由是否合乎邏輯,有待民眾判別。支持公投、大選同時進行的學者認為,兩者一併進行可提高投票率、也節省選務成本,對民眾而言更是跑一趟投票所...
以後在國高中、小學看到的外國老師,不只是只能教英文了,他們還可以教數學、物理、化學體育等許多專業性的科目,不但增加學校挑選老師的選擇,也提升學生專業科目知識。這項新規定,是因《外國人才專法》修法後開始允准...
學生究竟是不是校園的主體?校方與學生代表的看法大不同。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表示,學生參與的權限若沒有適當的規範與限制,就會混淆「施教者」與「受教者」的位置。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則說,有些學生為彰顯自主地位...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稱進口萊豬與CPTPP大有關係,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說「反萊豬就是反美豬」。但學者施威全對此表示,政府在與美經貿談判時受到壓力,正可以藉國內民意作為談判的籌碼,不該用「以大局為重」等手段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