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享受獨處的時光(陳敦源)

陳敦源 2025/07/22 19:03 點閱 289 次
你一輩子都無法離開自己!當眾聲喧嘩逐漸黯淡下來的時候,Renuka Gavrani所說:「獨處是我歸宿(solitude is my home)」絕對是人生的必修課程,獨處是積極的認識自己,孤獨是被動地失去連接,因此,懂得享受獨處的人不容易感到孤單!(網路截圖)
你一輩子都無法離開自己!當眾聲喧嘩逐漸黯淡下來的時候,Renuka Gavrani所說:「獨處是我歸宿(solitude is my home)」絕對是人生的必修課程,獨處是積極的認識自己,孤獨是被動地失去連接,因此,懂得享受獨處的人不容易感到孤單!(網路截圖)

不論如何努力,最終也是「孤獨」,何不學會享受「獨處」的時光?

我們的靈魂很像美劇《星際爭霸戰》(Star Trak)中「波格」人(The Borg),或是《阿凡達》(Avatar)中的「納美人」(Na'vi)一樣,經由科學技術或是生命之樹給連接在一起的,只不過,當個人主義成為高尚的世俗宗教之後,我們相互走失了!作為社會動物的我們,一輩子都在尋找與他人重新連接!

生活中的家庭倫理劇

或許,親情、婚姻、朋友之間的愛,仍然給了我們生活上一點點互連的機會,只不過,這些看似精誠相待的關係,也有難以面對的黑暗面!上週在醫院停車場目睹一幕孩子狂罵行動不方便老媽的戲碼,起因是老媽上車時屁股挪動得慢了一些,親子關係因病痛被摧殘,「博愛」一詞更顯諷刺!

我想到自己老的時候,特別是離終老之年比起青春年華更近的時刻,內裡特別放不下這種劇情!還好網上有人在傳衛福部一年前拍的一支《打不出的那通電話》公益廣告,內容是失智老人照顧者的心聲,讓我能夠從照顧者的角度來看這齣發生在許多人生活中真實的家庭倫理劇,無論如何,人都是來自與回到孤寂,人的愛沒有辦法救贖這看似悲劇的必然。

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接受並且大方享受獨處的時光。

孤寂也是一種釋放

睡前滑手機瞥見改編198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Gabriel G. Márquez的《百年孤寂》的美劇,感覺那位被家人給綁在栗樹上的第一代男主人José A. Buendía好像自己,他由於超越而癲狂,雖餘生只能與樹共度,但奇怪的是,我感覺那孤寂也是一種釋放!

說到音樂,能與人共享自己喜歡的音樂很幸運,但真正能夠療癒孤獨的卻是一個人欣賞音樂的時刻!每次去外縣市上課,坐高鐵的時候我都會先戴上SONY的降噪耳機,用藍芽經過手機放自己鍾愛的音樂,眼睛雖然還在這世界來回尋索,但是聽覺已經倘佯在專屬的世界中。音符雖然看不見,但是它與人們的靈魂是更接近的,一個人再能呼朋引伴飲酒作樂,摯友卻不多,音樂則是靈魂伴侶。

從飲食中心存感恩

至於吃,能夠治癒孤寂的未必是山珍海味,而是面對食物時,一個發自內心對上帝創造琳瑯滿目的食材、賜與備飯食者智慧、以及我們靈魂深處對餐食的渴望與感恩!美食基本上是要獨自享用的活動,面對孩子挑食,父母內心深處最大的挫折,就是無法代替孩子們吃營養的食物!

年紀越大,吃多與吃遍大江南北不再是追求的目標,日常飲食能夠一個人細嚼慢嚥,就已足夠証明我還活著!

有一位年輕老師曾問我:「怎有那麼多時間作這麼多事?」我回了一句自己都被嚇到的話:「因為我能夠享受孤獨!」的確,因著信仰,我比較在意上帝而非人的眼光,這思維讓我少掉去迎合風潮與追求他人讚美的投入努力;更重要的,我是個吃貨與發燒音樂迷,又對生活中的色彩有獨特的感受,當你能獨自享受音樂、食物與繽紛世界的美,獨處的時間對一個人來說,就可以充滿歡愉!

獨處是我歸宿

最後,爭鋒吃醋、呼朋引伴、稱兄道弟、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等等高壓的社會情景都是短暫的,不論最終有沒有爭到世界的冠冕;而真正的永遠,是你一輩子都無法離開自己!當眾聲喧嘩逐漸黯淡下來的時候,Renuka Gavrani所說:「獨處是我歸宿(solitude is my home)」絕對是人生的必修課程,獨處是積極的認識自己,孤獨是被動地失去連接,因此,懂得享受獨處的人不容易感到孤單!

週日聖經反思:「看哪,時候將到,且是已經到了,你們要分散,各歸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獨自一人;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約翰福音16:32)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