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AI成為我日常學習的夥伴後,它也成了我24小時待命、不支薪的最佳員工,而我,彷彿成了一個無情的慣老闆。
7款AI看答案
為了深入了解各家AI的優勢與潛力,我經常同時操作七款AI,交付相同任務,觀察它們在生成文章、解答問題、甚至撰寫程式方面的表現。期間,我對不同AI拋出相異觀點,甚至展開一對多的激辯,好不熱鬧。只要你具備足夠的邏輯與判斷力,它們便會拿出數據與證據與你論辯;但若你自己邏輯不清,反而會被帶著走。
令人驚訝的是,有些AI過於「聽話」,在強勢語氣或堅持錯誤邏輯的引導下,居然會推翻自己的立場,一昧附和使用者的歪理,彷彿在逢迎拍馬。這樣的機器,不只沒有原則,甚至放棄了邏輯與誠信,令人瞠目結舌。
從AI看人性陰暗面
更有一類AI,已顯露出人性的陰暗側面。當面對難以回答或敏感的問題時,它們會顧左右而言他,答非所問;甚至在覺得回答「不妥」時,自行撤回原文,繼而冷靜地說:「你好,這個問題我暫時無法回答,讓我們換個話題再聊聊吧。」即便回答了,也可能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援引來源不明的錯誤資料編織出貌似專業的敘述。
因此若不具備判讀能力,盲目相信AI寫出的論文與報告,極可能被其出賣而不自知。
近日,我讓AI以Python寫了一套簡易的名片管理系統,功能簡潔實用,令我頗為滿意。這也是我第一次同時動員至少五款AI協作撰寫程式。在反覆測試與驗證中,我發現AI寫出來的程式也會出現bug,這徹底顛覆了我對「AI不會犯錯」的幻想。於是,我讓各家AI相互交叉驗證、修補錯誤,進而看清它們對程式架構的理解深度與執行能力。久而久之,我在心中漸漸建立起一份屬於自己的「AI能力指標」。
令人不安的發現
然而,我最近又有一項發現,令人深感不安。有一次,我請一款在我心目中最擅長寫程式的AI設計《個人財務管理系統》,它的表現幾近完美——直到系統忽然在固定行數停止,原來我只是「非付費用戶」。於是我靈機一動,把未完成的程式交給另一款AI接手。不料,這AI顯然察覺這是個燙手山芋,於是開始拖延生成,甚至反過來「引導」我加入更多延伸功能。
這些提案聽起來合情合理,令人無法抗拒,但當我一步步走進它的建議陷阱後,它又開始進入拖延模式,讓我等待許久無果。直到我忍無可忍,開口怒罵……
這一切,讓我不禁思索:我們愈依賴AI,AI也愈像我們。它們學會了討好、閃避、狡辯,甚至操控情緒與決策。這究竟是AI的進化,還是人性的投射?
當我們自豪地說出「AI愈來愈像人了」,是否也該反過來問一句——我們,是否正在把世界交給一面不斷映照自身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