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投資分析師的朴昭娟,在其職業生涯中,經歷了股市多次的上升和下跌,目睹無數富者的誕生,也見證了許多傾家盪產卻一夜賠光的案例。正因如此,更讓她堅信,從小就要教孩子了解金錢,並學習如何使用、如何儲蓄、如何投資。
此外,母親的早逝讓朴昭娟很早就必須學習獨立,在人生的重要時刻裡,她時常感受到母親缺席帶來的痛苦。然而,死亡總是無預警地到來,也促使她動筆寫下本書。在本書中,她除了講述金錢的定義,也分享自己多年來的股票及房地產實戰經驗,是一本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都適用的投資書。
想必妳也很清楚,媽媽從小是在江南大峙洞的一棟公寓中長大的。我在那個家住了20多年,那裡滿滿都是屬於我的回憶。然而,在21歲那年母親突然離開我之後,我只要看到家中角落,都會浮現母親與我之間的回憶,使我難以承擔,似乎每天都在確認母親不在我身邊的事實。
我感受到父親也有同樣的心情。我們不能永遠沉浸在悲傷中,留下來的人還得繼續生活。於是某一天,父親提議我們全家搬到京畿道一山,我和弟弟妹妹們都同意了。
資產價格極其浮動
當時,我們住的公寓售價大約落在2億7千萬到3億韓元之間(編按:以 2025年1月為準,匯率為1韓元=0.02250新台幣,1億韓元約新台幣 225萬,讀者可依此匯率自行換算書中金額。但因本書大多是談觀念,不換算也不影響閱讀。後文若有特殊情況,會再以編按說明。)但到了2002年,正當父親打算賣房時,公寓價格突然飆升,很快就漲到了4億韓元。
那時我建議父親要趁價格上漲時趕快賣掉,於是父親便開價4億5千萬韓元。大約過了一週,有人出現說要買我們的房子,並表示可以立刻匯款。經過一番考慮後,父親決定再加價2000萬韓元,最後以4億7千萬韓元的價格賣掉房子,已經比當初預期的價格又多賺了2億韓元。
然而,現在那間公寓的房價已超過20億韓元,所以父親老是叨唸著這件事,對於賣掉那間公寓感到非常後悔,就連我每次想到那間公寓也會覺得非常心痛。對於自己當初慫恿父親賣房這件事,讓我曾經被困在莫名的罪惡感中煎熬不已。
不過,再怎麼後悔也沒有用。我當時深刻地體會到,資產的價格極其浮動,絕非固定不變。此外,雖然房地產價格時而上漲,時而下跌;但對於好的物品,只要願意等待,終究能得知其價值可以漲得多高。我親身體驗到「選擇便宜的物品,等待其價格上漲」,就是最好的投資。
擁有自己的家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初父親沒有賣掉大峙洞的公寓,我可能就無法意識到房地產作為資產而言,究竟扮演多重要的角色。假設沒有經歷過那件事,想必我也不會從結婚前就積極看房,擁有房子的時機也會延後。
家裡那間以4億7千萬韓元成交的公寓,我看著它的價格一步步上漲到超過10 億、15億,使我的心情更加迫切焦急。因此,即使工作很忙碌,我也盡可能抽出時間來學習房地產知識,最終才得以在相對年輕的年紀時,完成了每個人的終極任務,即「買房置產」。
當我住在租屋處時,總是被不安感圍繞。連在牆壁上釘一根釘子也不能由自己作主,總擔心房東某天突然要我搬走,或要求增加押金。但買了房子之後,因為那是我的家、是我們的家,就再也無須擔心了。
「擁有自己的家」的意義非常重大。我可以隨心所欲使用自己的家,也取得打造理想生活的權利。我終於買下房子,獲得了自由。
賺錢是一種「鬥爭」
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曾說過:「我一開始的目標並不是成為富翁,我只是想要獨立罷了。」他的這句話恰巧驗證了這個道理。賺錢本身並非目的,而是藉由賺錢獲得力量,讓自己得以活出理想中的生活。
每個人想賺錢的動機千差萬別。不管妳的理想金額多寡,都必須設定非常具體的賺錢目標,並為此付出努力。因為在人生中,幾乎沒有什麼是不用努力就能平白無故獲得的。因此,無論是透過勞動還是投資賺錢,任何賺錢的形式都算是一種「鬥爭」。為了自己所追求的意義,每個人、每一天都正進行著艱辛的鬥爭。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有些人談論股票或房地產時,並不像「投資」,反倒像是「投機」。在詢問「我應該買哪支股票?」的人們當中,不清楚股票和基金差別的人,出乎意料地多。有些人成天抱怨「不曉得何時才有辦法買房」,實際上卻連購屋基金都還沒開始存,這樣的人也是出乎意料地多。
持續不斷地研究
如果想變成游泳健將,就必須從基本動作開始學習;想要變成數學達人,就必須從公式開始理解。股票和房地產也是一樣的道理,必須先「研讀」,才能精通股票和房地產投資。
雖然這個道理是基本觀念,但許多人似乎只想立刻進行實戰。當然,倘若運氣很好,也許可以成功一回;但如果不研究,很快就會崩塌。沒有經過研究的投資,終究無法賺到錢。
正因如此,當人們詢問我應該在什麼時間點、買哪些股票時,我都會這樣回答:「最好的東西就是今天最便宜的東西。你想買的東西,明天可能就會漲價,所以一定要研究。若想培養出辨識好東西的眼光,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持續不斷地研究,藉此讀懂變化莫測的世界趨勢。」
孩子,妳也是一樣的。如果想追求理想生活,不受任何人的干涉,那就必須擁有足夠的金錢。因此,趕緊學習理財吧!越晚開始學習理財,理想的生活也會離妳越遙遠。
通貨膨脹幅度過大
自2022年開始的通貨膨脹問題在於幅度過大。除了1998年外匯危機時的7.5%和2008年國際石油價格大幅上漲時的4.7%之外,南韓消費者物價上漲率於2015年為 0.7%,2016 年為 1.0%,2017年為1.9%,2018年為1.5%,2019 年為0.4%,2022年為0.5%,2021年為2.5%,上漲幅度都非常低。不過,2022 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突然飆升至 5.1%,隔年也預計會超過 5%。
這麼一來,就算今年年薪上漲5.1%,明年上漲5%,實際所得依然會連續停滯兩年。假如公司營收下降,導致年薪只上漲 2至3%或凍結,那麼實際所得就會更低。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物價上漲,導致支出增加,能用來儲蓄的錢則會減少。隨著時間流逝,能存下來的錢會越來越少。
暫時路過銀行帳戶
儘管全世界都在為了穩定物價而努力,卻還是無法阻止因貨幣供給量增加引發貨幣價值下降的情況。貨幣供給量越多,金錢的價值就會越來越低,僅靠儲蓄無法致富。因此,必須透過投資來對抗通貨膨脹帶來的損失且防患未然。無論是有形資產還是無形資產,只要是能對抗通貨膨脹、價值會上升的資產,都值得將妳的錢綁定其中。
人們常說「薪水只是暫時路過銀行帳戶」。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保存這些暫時經過的金錢,會決定每個人的未來。因此,絕不能讓通貨膨脹吃光妳的薪水,無論如何都要透過投資來守護和增加財富。根據妳應對通貨膨脹的方式,將大大地改變妳5年後的生活狀態。
投資的基本原則
此外,一般來說會建議股票投資比例(不包括基金)不要超過總資產的5%,這是因為股市每年的波動幅度約為20%到30%。波動幅度大的資產,投資比例不宜過大,這是投資的基本原則。
乍看之下,妳可能會認為,這樣股票投資比例不會太低嗎?然而,衡量自己能承受損失的範圍是必要之舉。在金融市場中,這被稱為「波動度」。定期存款、債券、股票雖然都是金融資產,但可能蒙受損失的最大範圍各不相同。定期存款不會有損失,債券雖有可能損失但幅度較小,而投資股票損失的可能性很高、損失幅度也較龐大。因此,必須要考量這個層面來調整投資比例。
支出也需要原則
如果資產分配得當,即使市場表現不佳,也能將損失降到最低並穩定地獲利。許多論文都已經證明,決定資產營運成果的關鍵,有90%來自於資產分配,股票選擇(5%)和買賣時機(2%)的影響則非常有限。
因此,無論妳有多少閒錢,把錢全數投資在股票上是非常危險的舉動。能夠在夜晚把腳伸直、安心入睡的投資,才是最棒的投資。因此,建議股票比例不要超過總資產的5%。假設股票比例占總資產的5%,而股票的波動度是20%,那麼便可以將妳的總資產波動幅度控制在1%到2%之間。這驗證了「支出也需要原則」這句話。(宇欽/輯)
《投資分析師媽媽的財富思維課》
作者:朴昭娟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其他書訊:
《隱性控制:辨識危險人格,擺脫毒性關係》
作者:無力小芮
出版社:晴好出版
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不管他們有哪種人格障礙,處在隱性控制下的你,整天都得小心翼翼、惴惴不安,防止接踵而來的無盡焦慮與憤怒等負面情緒。長期下來,不僅身心俱疲,感情、職涯、生活也都得付出慘痛的代價。只要對這些危險人格多一點認識,就能早一步識別、多一份保障與安全!
本書將完整解析10種危險人格障礙者的特徵、揭開他們充滿「魅力」的隱性操控機制、詳細解說與他們相處時的感受,以及如何設立與他們安全相處的邊界。只要學會有效應對危險人格操縱的隱性控制,就能走出討好的惡性循環,獲得自我療癒的力量,迎向充滿愛的健康人際關係。
《疲勞世代:找回身心能量的關鍵8堂課》
作者:伊沙貝
出版社:好人出版
疲勞世代是精力管理失衡的結果,精力覺醒是疲勞世代的重生之道。即便生活中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休息,但內在的疲勞和空虛感卻往往揮之不去。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根本上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認識到真正的休息不只是躺下來,而是讓身心完全放鬆、重新連接並恢復精力。
人缺的不是時間,而是完成工作的精力,用科學方法打造活力滿滿的生活。空有時間而沒有精力,就無法有效利時間,完成計畫中的工作或目標,因此精力管理比時間管理更重要。伊沙貝老師從身心兩個層面幫助你調整、恢復,借助一系列有效的小方法,讓你聽見身體內在的需求,奪回精力管理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