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格蘭足球隊在一次歐洲錦標賽中,敗給人口不到四十萬人的冰島,僅僅兩年後就躋身世界盃四強。是什麼原因讓這同一支隊伍戰績大翻轉?
超人氣《高效能》podcast節目主持人:體育主播傑克與心理學家達米安,聯手執筆!他們在本書詳細解密,告訴我們這支原本喪氣、沒自信的球隊,究竟做了什麼扭轉一切。而扭轉成敗的關鍵,不僅適用於球隊,更讓我們每一個人看到人生新的可能。
本書結合傑克的真情訪談與達米安的心理學知識,深入探討世界級的頂尖運動員、高績效人士的思考與行動,當人生遭遇困境,他們如何走出成功的新路線?向世界冠軍的高效思考學習,我們也能掌握改變人生的關鍵五個步驟。
七百四十四天。僅僅兩年多,還不到一萬八千小時,這是英格蘭足球現代史上最重大的兩起劃時代事件之間的時間長度。
其中第一個日期,二○一六年六月二十七日,標誌著一般認為是英格蘭近年足球史的最低點:當年在法國舉行的歐洲錦標賽中,英格蘭足球隊在第一輪的淘汰賽以令人沮喪的二比一輸給人口不到四十萬的冰島,黯然出局。
第二個日期,二○一八年七月十一日,宣告著英格蘭在世界盃準決賽中對戰克羅埃西亞。這是英國隊自一九九○年令人扼腕地敗給西德隊以來,在世界盃賽事中走得最遠的一次。
球隊拿掉了什麼
發生了怎樣的改變?一支毫無志氣和信心的球隊,一支「被火山比職業足球員還多的國家擊敗」的球隊,如何在短短兩年間成為全世界最厲害的隊伍之一?
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免不了先看看球隊新增了什麼。是因為新的總教練加雷斯.索斯蓋特(Gareth Southgate)到任嗎?這確實發揮了作用。但單靠一個人不能如此迅速改變一支球隊,畢竟,在此之前,他唯一的俱樂部管理經驗就是帶領米德斯堡隊(Middlesbrough)從英超降級。
還是因為大量湧入了更年輕,更有天賦的球員?也許吧。但儘管英格蘭隊在場上的球風、氣勢和樣貌都和當年那支灰頭土臉離開法國的球隊截然不同,但在七百四十四天後,當初對戰冰島的十四名球員仍有九名留在陣中。
與其看看新增了什麼,不如將改變歸因於拿掉了什麼──也就是讓那麼多頂尖球員在穿上國家隊球衣後陷入癱瘓的一個顯著因素:據索斯蓋特說,那是壓在他們背上的一股「沉重」力量。我們談論的是恐懼。
兩種類型的恐懼
恐懼研究是皮帕.葛蘭琪(Pippa Grange)博士的畢生事業。她在二○一七年被足球總會聘為人才和團隊發展主管,任務是建立球隊的韌性,勇於面對媒體的審視。為此,她選擇將重心放在創造安全感。
在她的著作《內在獲勝》(Fear Less)中,葛蘭琪明確解釋為什麼她認為恐懼是一種極其邪惡的力量。「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兩種類型的恐懼,」她說。「第一種是『當前』的恐懼。」這用卡車向你衝過來,你需要趕緊閃避的那一瞬間來說明最容易理解。她解釋到,這是演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恐懼,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但還有第二種更邪惡的恐懼在暗中作祟。那就是「不夠好」的恐懼,這種恐懼更龐大、更廣泛,也是阻礙我們做出改變的最大障礙之一。葛蘭琪說:「要控制這種恐懼,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它通常表現為完美主義或自我厭惡,這是一種無益的力量,無論你是在努力培養新技能、建立人際關係,或是試圖擊敗冰島足球隊。
看見、面對和取代
當我們奮力改變自己的人生,這種恐懼是最大的障礙,對我們毫無益處,而且可以被消除。怎麼做?在我們精彩的討論過程中,葛蘭琪為我們提供了解決「不夠好」恐懼的三步驟療法。她稱之為「看見、面對、取代」法。
第一步是看見自己的恐懼。這是一個簡單的步驟,只需要問自己:我到底在怕什麼?花點時間停下來想一想,甚至寫下來,是什麼讓你如此惴惴不安。
葛蘭琪提供給客戶的一個有用方法,是鼓勵他們用視覺語言描述自己的恐懼,她指的不是抽象的感覺,而是實體的事物,也許是一頭有眼睛、爪子和鼻子的野獸,或是籠罩在你頭上的一片烏雲。她曾說,「圖像擁有語言不一定具備的質感和色調。」圖像越生動,你的恐懼就越清晰。
第二步是面對你的恐懼。試著對你的恐懼建立更清晰的了解,越詳細越好。同樣的,問自己幾個簡單問題會很有幫助。是什麼讓這項任務如此可怕?是否觸發了過往負面經驗的記憶?是否因為任務看起來太困難、期限太趕,或是參與其中的人看起來太嚇人?同樣的,停下來寫下你的答案。你對眼前的問題能有一個清楚而詳細的認識嗎?
最後是最重要的第三步:替換你的恐懼。葛蘭琪在書中說,一旦我們清楚知道自己害怕什麼,我們就可以開始用別的東西取代它,無論是開懷大笑或抱持熱情。怎麼做呢?她的方法之一,就是動手為自己寫一篇「不同的故事」。
她曾說:「故事以極其戲劇性的方式向我們傳達訊息,我覺得也許我們沒有意識到,撰寫這些故事的筆有多常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你無法改變你的環境,但你可以改變你的故事。
更親密了解彼此
所以,花點時間停下來問自己:關於這種恐懼,一個更令人振奮的說法會是什麼樣子?如果我是能克服這個障礙的人,情況會如何?我會有什麼感覺和想法?有沒有辦法立刻體現這個新版本的「我」?
親耳聽過葛蘭琪的方法後,我們逐漸意識到,比起球隊或管理者的任何更替,這種方法更能說明英國隊在表現上的轉變。突然間,他們的文化中沒有了恐懼,例如,在英國隊晉級世界盃準決賽之後,加雷斯.索斯蓋特強調,他特別關注球員告訴自己他們害怕什麼。
他說,「我們跟球員談過寫下自己的故事這回事。」這包括讓球員分成幾個小組坐下來,分享他們的生活經歷和焦慮,揭露關於他們的性格和動力的不為人知的真相。索斯蓋特說,重點是要建立信任,「讓他們更親密,更了解彼此。」
關注可能性的故事
這種方法幫助球員們第一次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恐懼,幫助他們面對恐懼,並真正了解恐懼的源頭。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用一個新的故事取而代之:一個較少著重於恐懼,而更關注於可能性的故事。
方法奏效了。二○一八年,當球隊在十二碼大戰中擊敗哥倫比亞隊、止住多年來的敗績,索斯蓋特解釋了為什麼面對和取代恐懼才是扭轉一切的原因。「今晚,他們證明了自己不必走從前的老路,」索斯蓋特說,「我們始終必須相信生命的可能性,不要被歷史或期望阻礙。」
把你的恐懼具象化
我們承認,我們兩名作者都不是什麼厲害畫家,因此我們大概不是最可能乖乖接受皮帕.葛蘭琪的邀請在紙上畫出我們的恐懼的人。一開始,我們太害羞,不敢以如此生動的方式將我們的恐懼具象化,更別提我們猜想子女已經在藝術領域上超越了我們。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勾畫出你的問題確實有幫助。根據葛蘭琪所言,這是「一種讓表述的內容呈現更多描述性材料、更多無意識層面和事情基調的方式」。而且它奏效了。透過把筆落在紙上,你會開始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甚至實際看到你的問題。
因此,畫下你在各個生活領域中的恐懼。別感到局促,不假思索地去畫,看看會有什麼結果。到最後,你說不定會對自己面對的阻礙產生不同的理解。
懷疑者轉變為信徒
二○一九年六月,當利物浦足球俱樂部的隊長喬丹.亨德森(Jordan Henderson)舉起歐洲冠軍聯賽的獎盃時,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找他的父親布萊恩。他們倆各自攀登了自己的高山,在這頂峰上相會。
之前幾年裡,布萊恩成功擊敗了喉癌,而同一時間,喬丹則對抗了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嚴峻質疑,帶領他的俱樂部走上了歐洲足球的頂峰,這段旅程並不輕鬆。
對亨德森來說,他的戰鬥階段是由惡毒的公眾批評、幻滅、心碎以及曾有可能被賣到富勒姆足球俱樂部(Fulham)的風險所定義,而他的父親則在跟危及性命的疾病搏鬥。他在這段困境中展現的韌性,正是他的著名教練尤爾根.克洛普(Jürgen Klopp)在宣布他對利物浦的使命時所說的:「將懷疑者轉變為信徒」的最佳體現。
亨德森的艱難處境
很少人知道亨德森的處境有多艱難。我們坐下來錄製podcast時,他告訴我們,他的職業生涯長期承受著無法形容的壓力,這些壓力又因一些關於如何克服壓力的無益信念而加劇。亨德森在桑德蘭出生長大,他在自傳中描述了當地文化:「在我的家鄉……當遇到難事,咬牙撐下去就對了。我想要幫助別人,但我不擅長接受幫助,我總是為自己築起一道防護牆。」
這種作法最終會付出代價。「從前,回到家鄉時,我常常心情不好,」亨德森談到他早年在俱樂部的艱苦歲月時說,「我當時還年輕,還在學習如何應付這種情況。」每個人都看得出亨德森具有成為世界頂級球星的潛力,但他們也看出他陷入了掙扎。
有一天,在絕望之際,他決定去找當時在俱樂部任職的精神科醫師史蒂夫.彼得斯(Steve Peters)醫生求助。亨德森告訴我們,「我後來常常和史蒂夫聊天。」彼得斯當時已因為改變了英國的自行車文化而負有盛名。
在之前的一集節目中,曾獲得多面奧運金牌的自由車選手克里斯.霍伊(Chris Hoy)告訴我們,彼得斯是他每一次成功的背後功臣。彼得斯的方法很簡單,首先,不要把關注焦點放在我們的行為上,而是放在我們的信念上,因為我們對自己的信念是決定結果的關鍵因素。
信念與行為的改變
聖誕老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還記得第一次聽到關於聖誕老公公的時候嗎?這個故事可能帶有一絲可怕的警告意味:他會不會從你家的煙囪走下來,取決於你相信什麼和你做了什麼。如果你信他,他就會來;如果你不信,他就不會來。如果你很乖,他就會來;如果你調皮搗蛋,他就不會來。
如果要把整件事用一條簡單公式來表達,那就是:你的信念+你的行為=結果
在此,至關重要的是,對聖誕老人的信仰實際上導致了行為上的改變。如果你相信他會帶著禮物來到乖孩子的家裡,那麼以改變行動作為回應就完全合乎邏輯。信念的改變會導致行為的改變,行為的改變則會導致結果的改變。成人的行為也非常類似,我們對自己的信念會影響我們的行動,而我們的行動最終會決定我們的結果。
有害信念的阻礙
我們最初透過克里斯.霍伊接觸到這套見解,對亨德森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那是彼得斯傳授給這位年輕足球員的其中一課,這一課為他提供了改變信念的方法,進而改變了他的行為。
隨著時間推移,彼得斯幫助亨德森看清,堅持自己的舊信念──當遇到難事,咬牙撐下去就對了。我總是為自己豎起一道屏障──阻礙了他的成功。這種認為自己必須堅強、沉默,成為一個無法向他人求助、也不願向他人求助的人的信念阻礙了他,彼得斯的見解將幫助他贏得歐冠聯賽的獎盃。
因此,我們的有害信念就是阻礙改變的第三大障礙。除了恐懼和不確定性之外,我們的信念也會讓我們誤入歧途。想想下面的問題:你是否曾決定不找人幫忙,因為覺得那會讓自己看起來很弱?或是認定某項困難的任務根本不可能完成,所以甚至還沒開始就放棄了?或是告訴自己某人真的不喜歡你,所以沒必要花力氣跟他們來往?
寫下難以想像的事
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允許自己抱持的有害信念,它們影響了我們的行為,並進而大幅改變我們的結果。但問題是,如同喬丹.亨德森的案例,這些故事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可以選擇用更好的方式來描述這個世界:重新整理你的想法、信念和行動,以獲得一個不同的、更積極的結果。
怎麼做?我們最喜歡的方法之一,就是坐下來評估你告訴自己的事情究竟有幾分真實性。當你下次遇到阻礙你的信念,「那些人不喜歡我」或「我做不了那件工作」,請拿起紙筆,做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把它寫下來。
信念轉為正向想法
首先,盡情抒發你的沮喪、悲觀和痛苦,不要保留,全部寫下來:「我看到他們在耶誕派對上笑我」、「我試著邁出第一步卻做不到」。但下一步就要樂觀一點,試著平衡一下,寫下是否有別的角度的看法:「我只聽到一點點對話,他們說的可能是任何事情」、「我以前也完成過類似的任務,雖然很難,但我還是設法完成了」。
最後,讀完每一項陳述,然後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這是真的、假的,或是你也不知道?現在,退一步看看你的整體得分,你的信念有多真實?能有別種角度的看法嗎?
根據我們的經驗,這個練習是可以打破阻礙我們的負面思考模式的有力方法。我們都會說服自己相信一些不實的事情,沒有人喜歡我、我做不到,但是我們都有能力將這些信念轉變為正向的想法。只要這樣做,改變的戰鬥就會變得容易一點。(宇欽/輯)
《世界冠軍的高績效人生思考》
作者:傑克.漢佛瑞, 達米安.休斯
出版社:商業周刊
其他書訊:
《ESG綠色數位轉型:AIoT永續與雙軸轉型應用》
作者:裴有恆, 李奇翰, 林玲如
出版社:碁峰
鑒於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相關議題及其架構的廣泛性和複雜度,本書旨在對ESG 以及綠色數位轉型雙軸有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套基礎知識與理解。雖然在網路上雖有大量相關資源和信息,但本書的目的是希望快速地為讀者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便在了解這些基本概念之後,能有效節省搜尋和篩選資訊的時間,進而專注於自己更加關心的議題以及未來希望深入探索的ESG 領域之中。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只有那些具備高抗風險能力和韌性的企業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希望這本書能夠為企業在進行雙軸綠色轉型時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指導,助力企業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麥肯錫新人邏輯思考課》
作者:大嶋祥譽
出版社:遠流
世界最強的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是以「麥肯錫式邏輯思考」方式,培育新人在面對困難或問題時,具有創新發想和行動的能力,並且能夠清楚溝通,解決問題。而這套「邏輯思考」方式,在人生各個領域,不論是日常生活或是工作,都可以適用。
除了基礎的演繹法和歸納法,本書還介紹了其他的思考工具,包括:金字塔結構、MECE、等價交換法、六頂思考帽法、腳本分析法等,搭配邏輯思考運用,幫助讀者更容易實踐真正創新的邏輯思考,讓事情進展更順利。從未進入麥肯錫的讀者,跟隨本書的指引也可以學到麥肯錫的一流思考術,提升自我的價值,為人生打下堅實有力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