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再度上台後,對多所美國大學展開前所未有的資金凍結和審查行動,引起學術界軒然大波。
高教體系空前緊張
其中,哈佛大學作為世界高等教育的象徵,面臨川普政府以「反猶太主義調查」為名,威脅將凍結高達87億美元的聯邦研究資金。這項威脅不僅危及哈佛,也衝擊整個美國高教體系,暴露了美國政府與學術自由之間前所未有的緊張關係。
作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學術機構之一,哈佛的反應理應具有指標性。但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哈佛大學卻採取了異常謹慎且消極的態度。校長艾倫•加伯僅透過一封措辭模糊的電子郵件表達立場,並未清晰地闡明大學的具體因應措施,也未強力捍衛學術自由與機構自主權。
多校屈從政治壓力
哈佛的沉默與消極引發了諸多師生及外界人士的不滿與質疑,尤其是在過去數月以來,川普政府持續對學術機構的干預已成為常態,多所名校紛紛屈服於政治壓力,做出有損學術自由的妥協。
事實上,川普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攻擊早已不限於意識形態與言論自由的衝突,更具體地影響到各個大學的研究能力與創新活力。例如哥倫比亞大學因拒絕配合川普政府對學生示威活動的限制,導致4億美元的聯邦資金遭到凍結,至今未恢復;賓州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也面臨類似困境。而哈佛本次遭受的威脅更甚,這些被扣押的聯邦研究經費,一旦真正遭到取消,將直接影響美國未來的科技創新能力,甚至可能重挫美國的全球經濟競爭力。
根據統計,美國大學每年從聯邦政府獲得的研究資金,在推動國家科技創新及經濟發展上扮演關鍵角色。
研究資金影響專利
哈佛大學僅在2023年一年內便獲得約14億美元研究經費,其中一半來自聯邦政府,這些資金直接支撐著諸多重要的基礎科學研究,例如生物醫學、公共衛生、經濟政策等領域。這些研究不僅奠定了科技進步的基礎,更成為企業技術革新的泉源。
研究指出,每投入100萬美元於大學的研究領域,平均能產生1.5件專利,相較之下,同樣投入於企業研究僅能產生0.3件專利。大學的研究明顯具有更高的社會回報,若聯邦政府真的停止對哈佛的資助,估計將損失約13000件專利,相當於科技巨頭如輝達公司20年的創新產出,影響極為驚人。
摧毀高教創新生態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大學作為全球創新的重要發源地,其所產生的外溢效應遠遠超出純粹的經濟指標。例如哈佛、史丹佛這些世界級名校,除了培養出谷歌、臉書、微軟等國際企業之外,也透過聚集企業創新力量,形成全球知名的科技聚落,推動了整個美國乃至全球的產業升級與轉型。川普政府此次以政治意識形態干預高教體系,無疑是在摧毀這個難以複製的創新生態系統,其造成的損失恐難以估量。
在這樣的情勢下,哈佛大學作為世界頂尖學術機構,不應再保持沉默與低調。面對川普政府以「反猶太主義」等名義進行的明顯政治勒索,哈佛應該發揮領導作用,聯合全美各大學,採取集體行動來抵抗威脅。大學不應單打獨鬥,而應建立共同防禦機制,包括成立法律援助與緊急資金援助系統,共同承擔風險,防止政府對個別學校的分化打擊。如此一來,不僅能保護自身的學術自由與研究自主權,也能彰顯高等教育作為民主社會基礎的價值。
誰能挺身而出?
川普政府試圖透過經濟威脅和政治壓力來扼殺美國學術機構的自主性,這場鬥爭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政治選擇,而是關乎民主價值與未來創新的核心問題。倘若哈佛等世界頂尖大學此刻不願挺身而出,那麼誰能挺身而出?倘若學術自由無法捍衛,那麼美國乃至全球的未來創新之路,又該由誰來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