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小自主成為社區教育平台

蕭家興 / 都市計畫技師 2025/04/02 11:54 點閱 603 次
國小可以兼辦銀髮族社區學院,轉為社區樂齡學院的催生及媒合者。(中央社)
國小可以兼辦銀髮族社區學院,轉為社區樂齡學院的催生及媒合者。(中央社)

隨著少子化社會的來臨,私立學校除非升學率高,或具有諸如雙語能力等特色,無不退場停校。而公立國小則面臨每班人數減少(對學生而言,未嘗不是好事)、各年級減班,偏遠國小面臨裁校、併校;而教師一樣受衝擊,面對學校編制師生比限制之壓力,無不絞盡腦汁辦招生活動,社區內國小間互相較勁,儼然在社區找孩童入學成了本業。

國小具有社區中心的優勢

沒有學童可教,不是社區國小的問題,是整個社會人口結構、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國小一般位於社區的中心位置、可及性高,國小空出來的教室、空間或設備,正可以轉型作為社區知識及學術教育平台。畢竟,教育不只是孩童正規教育的專利,而是所有人的全齡教育。

每個學期一開始,就會看到由地方政府主導,由小學執行的銀髮族或樂齡社區學院,在課程生多粥少不夠申請登記之下,為了有上課機會,老人家無不一大早排隊搶位,真是難為這些好學的老人家了。

老師轉型推動社區教育

國小可以兼辦銀髮族社區學院,部分國小老師可以不用教小學課程,轉為社區樂齡學院的催生及媒合者。在社區有各行各業的專業者,銀髮族本身也常常就是匠師達人,只是術業專攻有別,既是學生,也可以是教師。可以主動邀請木工、鐵工、水泥工、砌磚工、書畫、雕刻等匠師、達人成立工作坊課程,傳遞專業技術或傳承經驗。

國小自主辦理社區事務

此外,蒐羅、整理社區捐贈書籍,或蒐集電子書建檔,將國小圖書室擴大為社區圖書館;號召社區志工管理圖書並開辦社區閱覽咖啡(茶)廳。當然,訪查撰寫地方誌、邀請社區耆老說故事及經驗談;充分利用學校中央廚房、電腦教室等設備,作為社區學習烹飪、電子化生活技能教室等,社區教育可以很繽紛。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呼籲社會事務及教育工作的主事者動起來,研訂相關法令並挹注經費,依法有據地整合推展社區教育事務,不容政府各部門本位主義、各行其是或推拖拉。授權立法賦予國小彈性自主辦理社區教育事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