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與品味:隱藏在文化審美與流行趨勢背後的地位渴望》

醒報編輯 2025/02/19 20:44 點閱 152 次

在本書中,作者結合跨學科的研究與流行趨勢觀察,解讀文化偏好的誕生、品味機制的運作。而在統整重要理論與經典個案研究的過程中,他注意到,無論是文化作為系統的運作方式,還是文化隨著時間變遷的方式,人對「地位」的追求是貫穿一切的關鍵概念。

本書企圖建立地位與文化的基本概念架構,而藉由解構地位的本質,解讀在人際互動背後的地位宣告與評估,便能發現品味不只關乎美學價值,更標示身分差異,體現了選擇背後的思維限制與突破。

不論「地位」一詞有多麼含糊不清,我們都可以從經典美國電視影集《靈犬萊西》(Lassie)的其中一集中學到它的基本原則。

靈犬萊西的啓示

在〈雙重困擾〉(Double Trouble)這一集中,年輕的主角提米帶著他的農場牧羊犬萊西參加州首府的年度狗展。在那裡,萊西被誤認成全國冠軍牧羊犬國王萊西(King’s Royal Lassie)。

當狗展工作人員幫萊西拍攝官方宣傳照時,他們告訴提米:「在這樣的展覽上,有像牠聲望這麼高的動物來站台,意義非凡。」非常大方的狗展主席隨後提供活動的貴賓通行證,安排提米和他的監護人入住鄉村俱樂部飯店最豪華的套房,而且包含免費客房服務。

「大家對我們真的太好了。」提米心裡想。然而到了這一集的結尾,他才發覺出了大烏龍。他為自己接受了原本應該頒發給傑出動物的獎勵道歉。但由於萊西在狗展上的英勇行為,主席原諒了他們。提米回家告訴母親,他的口袋裡還有沒花掉的一美元零用錢:「我度過了這輩子最美好的時光。」

人們敬重與認知

這一集揭示了有關地位的四個關鍵要點。首先,地位代表在社會階層中所處的位置,其根據是敬重以及人們所認知的重要性。最受敬重的個體位於階層的頂端,例如國王萊西;像萊西這樣的普通成員位於中間;而最不重要和最不受重視者則處於底部。

在中世紀的社會中,這種階層清楚明確:國王和王后高居頂點,然後是貴族,再來是資產階級,最後是農民。但隨著資本主義和民主使個人能夠爭取自己的名聲,地位高低的定義就變得沒那麼清楚。

在動畫影集《凱斯:城市守護者》(Neo Yokio)獨具風格的科幻世界中,有一面「單身公告牌」以數字明白顯示城市中最搶手未婚男子的官方排名。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並沒有一個類似的權威地位計分表,告訴我們馬利克位於第四萬一千八百七十九名,而珍妮特最近攀升至第五萬六千五百七十八名。

層級類別和分級

實際上,對於地位,最佳的說法是:各層級之內的成員從高到低堆疊起來。我們可能不知道國王萊西在整個階層中的確切位置,但牠的「狗展優勝者」層級高於萊西的「家庭犬」層級。

這些層級往往反映了某些類別和分級:高層級包括有頭銜的貴族、創投家和獲獎的參展狗,低層級則為乞丐、罪犯和患有殘疾的雜種狗。作為個人,我們的地位與我們在這些類別中的身分密不可分,但在同一個層級之中,我們的排名可能根據進一步的成就和特點而起起伏伏。國王萊西位於犬類的上層,但牠每年都必須在巡迴賽上與其他冠軍狗競爭,爭奪最終的榮耀。

地位權利與義務

從《靈犬萊西》學到的第二個要點是,每個地位都伴隨著特定的權利和義務,最令人嚮往的利益歸於那些位於頂端的人。任何團體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擁有普通地位,他們只獲得一般的對待和基本的權利,但沒有特殊待遇。

要是沒有被誤認為獲獎犬,萊西就只擁有普通地位:牠可以參加狗展,但不會得到貴賓通行證,也不會獲贈免費的飯店房間。地位低的人必須做最辛苦的工作,頂多再加上少得可憐的好處。地位超低的那些人,譬如遊民或敵對團體的成員,則會被視為賤民。如果萊西感染狂犬病且表現粗暴,就會被逐出狗展。

相比之下,高地位帶來特殊待遇和專屬利益。美國的航空公司為了禮遇軍隊,允許軍人在其他乘客之前優先登機。此外,擁有超高地位的重要人物,如名人、運動員、億萬富豪、國王萊西,則獲得彰顯於外的尊重,受到免費的優越服務,享有專屬地點的特殊出入權,並可能免於一些社會規範的約束。

在古代,高地位通常伴隨著更多的責任,但在較為自由的二十一世紀,知名和富有的人可以在不承擔太多社會責任的情況下,獲得驚人的好處。

不同階層分界點

社會地位和社會利益密不可分,因為豪華飯店套房、頭等艙和前排座位等特權是限量供應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進入貴賓室,那麼它就不是貴賓室。組織根據階層分配獎勵、以激勵成員,這代表每一項好處都會有一個分界點:在分界線以上的人可以獲得,分界線以下的人則否。

在紐約高級夜店五四俱樂部(Studio 54)的全盛時期,超高地位的藝術家和電影明星不必等候就能進場,外表迷人的那些人必須排隊,但最終也能進入,而一般人則謝絕進場。

一九八〇年代初期在紐約的藝術與設計中學(High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先驅塗鴉藝術家粉紅女神(Lady Pink)必須與其他人競爭,才能在自助餐廳找到座位:「我們有一張專門的塗鴉藝術家桌。所以多年以來,最厲害的人就自動獲得最好的桌子。任何有資格的人都會坐著,其他不夠格的人就只能站在一邊。」

這種階層和利益之間的關聯,有兩個重要效應:我們非常關心自己的排名,因為它決定了我們獲得的好處;同時,將我們的好處與他人做比較,我們隨時都能推斷自己在階層中的位置。

地位由他人賜予

從《靈犬萊西》學到的第三個要點是,地位是由他人賜予的。地位純粹是一個社會現象,顯現在個人之間的互動中。萊西只有在狗展主辦者給牠更多尊重時,才能擁有國王萊西的優越地位。

像魯賓遜那樣漂流到荒島上的人沒有地位。只有在脫逃的囚犯星期五(Friday)出現在島上、成為他的僕人時,他才獲得地位。有了星期五在身邊,魯賓遜可以悠閒地坐著,而他地位低下的僕人則要屠宰山羊、煮燉肉、掩埋入侵敵人的屍體,並抵擋野熊。

如果,被沖到島上的是喬治王而不是星期五,我們預期國王會維持他的尊王地位,而魯賓遜則得負責烹煮羊肉。見微知著,總體的地位總是反映在我們與他人的個體日常互動中。

地位高低的脈絡

這引領我們來到最後一個要點。我們的地位高低始終是有脈絡的,取決於我們在特定時間和地點所受到的對待。萊西在牠的家鄉可能是一隻備受寵愛的狗,但在州首府的高級地區可能不受人關注。

巴布‧狄倫(Bob Dylan)的〈瘦人之歌〉(Ballad of a Thin Man)嘲諷中產階級記者瓊斯先生,他闖入底層社會後被視為地位低的「怪胎」,因而感到憤怒。我們的地位高低總是視情況而定,可能隨時間而改變。

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是七〇年代美國電影中最受喜愛的演員之一,卻在八〇年代的新鼠黨青少年電影興盛期失去了地位。在看完一九八六年的喜劇《蹺課天才》(Ferris Bueller’s Day Off)後,他不吐不快:「嗯,那部電影讓我感覺自己跟觀眾想看的東西毫不相干,彷彿我已經一百一十九歲了……我走出那裡時真的覺得自己來日不多了。這些人想要把我幹掉。」

日常生活的品質

生活在他人之間,我們總是有一個所處的地位,而這個地位決定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品質。這一項事實不僅僅對於在晚期資本主義中掙扎求生的現代人如此,而且對整個歷史上的所有人都是正確的。

先驅社會學家皮特林‧索羅金(Pitirim Sorokin)指出:「任何有組織的社會團體,都是一個層級分明的社會體。從來沒有、也不存在任何永久的『扁平』社會團體,也就是所有成員一律平等。沒有層級、成員真正平等的社會,是一個人類歷史上從未實現的神話。」

社會學家西西莉亞‧里奇威(Cecilia L. Ridgeway)解釋,地位結構之所以發展是因為階層「是人類為了管理社會情境的一項發明」。每個團體都有目標,總是有成員可以做出較大的貢獻。

他們罕見且寶貴的才能,譬如在大草原上殺死獅子或在學習小組中解決數學難題的能力,會使其他人對他們產生敬意。為了激勵表現亮眼者繼續交出佳績,團體提供不成比例的利益作為獎勵。

令人渴望的地位

這種自然機制意味著每當人們共同努力想達成任務時,就會形成一個地位階層。人類學家維克多‧特納(Victor Turner)寫道:「在一根挖掘棒插入土裡、一匹小馬被馴服、一群狼被趕走,或是一個敵人遭到拘捕的那一刻,我們就有了社會結構的種子。」

由於地位是一種普遍現象,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地位——既在他們當地的社群中,也屬於「地球村」的一員。對於這個位置的認知,對我們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人類學家艾德蒙‧李區(Edmund Leach)寫道:「所有人類都有一種深層的心理需求,那就是因為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而產生的安全感。但『知道你在哪裡』是認知到社會位置,以及地域位置。」當我們思考自己在階層中的位置時,有一件事就變得非常清楚:更高的地位是極度令人渴望的。(宇欽/輯)

《階級與品味:隱藏在文化審美與流行趨勢背後的地位渴望》
作者:W‧大衛‧馬克思
出版社:二十張出版

其他書訊:
《小資商學院:簡易型經濟與金融理財工具書》
作者:葉美麗, 吳俊德
出版社:早安財經

面對更嚴重且更嚴肅的高房價、高物價、低薪資與超工時等生活問題,小資族群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陷入生活上與財務上的惡性循環,還有辦法追求自己的美麗人生嗎?有感於小資族群面臨的困境,「股市金釵」葉美麗聯手「資深金融作手」吳俊德,從2024年春天開始主持Podcast節目《小資商學院》,分享他們累積數十年的實務投資理財心法與經驗。

本書不僅是一本簡易型的經濟與金融理財工具書,更觸及「投資心理學」,直面探討投資時如何在「恐懼」與「貪婪」的心理中取得完美平衡。希望能幫助小資們建立完整的理財與投資概念,理好財,理好債,理好生活,理好家庭與孩子,規畫好自己的人生目標,活出自己的精采人生!

《跟好萊塢動畫編劇學故事變現》
作者:馬修.盧恩
出版社:樂金文化

你最喜歡的小說、電影,或電視節目是什麼?不分年齡、性別和文化,故事會迴盪在每個人的心中。說一個深植人心的好故事,甚至能讓人願意採取行動,啟發人們做出你期望的決定。馬修.盧恩不僅曾是《辛普森家庭》最年輕的動畫師,更曾在皮克斯從事故事編劇多年,甚至因為在皮克斯工作,他近距離目睹賈伯斯如何運用說故事力量,刺激聽眾的多巴胺分泌,令全球沸騰。

除了在好萊塢寫故事外,他也協助訓練名列《財星》500大企業的執行長和行銷團隊打造品牌和拓展業務版圖。他在這本書中分享人人都能簡單說出好故事的7大敘事法,讓有感故事力優化你的行銷策略、銷售技巧,以及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