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咖啡坊》雷日不歡、本日難成 鴻海入主契機

邱文福 2025/02/10 12:23 點閱 62 次
鴻海集團MIH企需出海口,日產汽車案再現契機。(網路截圖)
鴻海集團MIH企需出海口,日產汽車案再現契機。(網路截圖)

近年來多個國際級汽車企業傳出危機,最新狀況是日本日產汽車,早先與法國雷諾聯姻卻不歡而散分裂,如今再傳危機,有意與本田結盟但本田方面只肯將日產列為子公司,日產當局不滿,此舉使得先前有意購買法國雷諾所持日產車股份的鴻海,藉機入主日產車的機會,再度浮上檯面。

鴻海入主日產可雙贏

如果日產汽車獲得鴻海的資金挹注,理論上是最單純的。日產除了內部整頓,企業名稱依然是日產,品牌也仍然可以持續沿用Nissan、Infiniti,未來可以在雙品牌中增加電動車產品,或者延伸增加一個新能源電動車品牌NIHON(日鴻)共用通路,則鴻海的MIH可以得到最佳出路,遠比去美國購併目前都陷入苦境的幾家新車廠來得有意義,畢竟,日產擁有的是全球現成的布局,這樣才是雙贏戰略。

眾所周知,中國車業自2015年後,大力扶植的本土品牌與私有車企,逐漸出現轉機,先是2008年浙江吉利吃下福特吐出的瑞典VOLVO,並且持續擴張,拿下擁有英國蓮花(51%)的馬來西亞普騰49.9%股權,又買下飛天車企業。近兩年深圳比亞迪車業的擴張更成為全球重要議題。

中國因素與全球車業變局

總之,中國境內市場丕變,原有合資廠佔有80%以上市場的一汽、上汽、二汽與廣汽等,似乎都出現措手不及、拱手讓給擁有國家戰略補助的電動車私企比亞迪等,讓比亞迪一枝獨秀揚又全球擴張。


”AA”

原本高度倚賴中國市場的德國車企大眾、寶馬與賓士,獲利逐年下降,美國通用與福特同樣吃鱉,日本豐田、本田、日產等,原來在中國受到排日風潮,早已形成戒心,投入不是太大,但也遭受波及。法國雷諾、寶獅(含雪鐵龍)與義大利飛雅特集團在中國發展一直不順,反而相對無事。

關廠裁員度過難關或合併

先前合併形成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狀態,在日產車不願承受屈辱下,向當年法國派出的總裁高恩(Ghon)提出訴訟,導致高恩演出躲進大提琴箱偷渡出境,以逃避通緝的離奇事件,幾年下來,擁有25%以上日產股權的雷諾,在日產汽車再度出現危機下,自然樂於出售該批股權,因此讓鴻海有此機會。

最新發展顯示,本田、日產併購案傳出破局消息,有消息人士指出談判破裂後,日產對和新的合作夥伴抱持開放態度,其中來自台灣的鴻海被視為可能對象。《路透》報導,日產執行長內田誠告知本田社長三部敏宏,希望終止整合談判,原因是本田提議將日產納為子公司。


”AA”

鴻海掌控日產車的轉機

知情人士稱,日產如今願意和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企業「鴻海」合作(去年12月鴻海曾向日產提出建議,但遭到日產拒絕)。如今,鴻海仍積極拓展電動車代工業務,該部門由日產前高層關潤(Jun Seki)負責,關潤任職日產汽車時曾是執行長熱門候選人之一,後由內田誠接任,因此鴻海入主日產汽車所需的磨合問題相對較少。不過目前各方對談判進展都不予置評,僅稱計劃在2月中旬前確定未來方向。鴻海方面也無立即回應。

總之,鴻海、日產合作的新局對全球車業而言,事件相當令人矚目的新聞,值得觀察等待。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