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最新證實,富士康集團(鴻海)旗下的鴻華將旗下Model B與日本三菱結合,將掛上三菱廠徽銷售,這是鴻海富士康MIH計畫跨出國際的第一步。
堅持平台不涉品牌
由於鴻海集團車業計畫原則堅持走代工模式,第一任執行長鄭顯聰離開後,雖然出現日本日產危機的大好轉機,鴻海恰好由日產背景的第二任MIH執行長關潤接手,並且有機會繞道法國雷諾協商其手中的日產股份,可以在日產本田協議失敗後趁虛而入,但鴻海最後仍然因堅持不介入品牌營運而卻步。
不過,日產機會最後仍為鴻海帶出三菱汽車機會。三菱汽車的危機出現以來,將近20年沒有任何轉機,原本日產、本田會商也帶出三菱商機,最後並無進展,這讓鴻海MIH平台推入三菱出線機會。去年底鴻海法說會時,劉揚偉董事長就預告消息,日本媒體也在3月中旬報導,鴻華先進將與三菱汽車展開合作。
事實上,鴻海的MIH平台最後還是以台灣納智捷作為成車品牌上市,裕隆集團也是日本三菱台灣長期夥伴,因此MIH的Model B掛上三菱廠徽,好像也沒甚麼讓人意外。
鴻海提供三菱MIH平台
由於日本三菱汽車處與經營無力狀態已長達15年以上,搭上鴻海MIH只能算是弱弱結盟,對鴻海來說,美國菲斯克、勞斯騰等幾個車廠的停擺,歐洲品牌也只聞樓梯響,如今能搭上三菱已經值得大放鞭炮。畢竟這是真正讓MIH電車取得國際出海口的第一步。這也是MIH成立5年迎來的第一家可以推向量產的國際車廠。而且是繼納智傑左駕後的右駕商機,一款車左右駕都生產是個新里程碑。
據了解,鴻海MIH Model B的左駕版本,除了2024年10月鴻海科技日亮相版外,推測今年會以納智捷N5量產投入臺灣市場,因此,掛上三菱廠徽的Model B右駕版就是下一步。鴻海在納智捷N7產銷經驗後,進入三菱這個全球品牌做為出口挑戰算是剛好,要成為日產最大股東,以全球前10大汽車集團之一身分現身,還是有著距離吧。
以Model B為平台基礎的鴻海N5將成為掛上日本三菱商標的車種,從台灣送到海外。(網路新聞)
小試啼聲台灣出發
據了解,鴻海MIH的合作初期是利用三義裕隆為代工基地,向海外市場輸出,鴻華先進主控新車品質,考慮因素是縮短本次合作的時程,因為已經在台灣有平台,直接造車出口即可,未來導入海外新生產線可能產生的變數可以先行模擬排除。
其次是新車通過市場考驗後,可再行評估後續問題與規畫。總之,鴻海MIH至今畢竟仍只是一個雲端上的概念,納智捷N7的實際執行都在裕隆體系,與MIH幾乎無關。如今鴻海MIH如果確定單飛,仍像新生兒一樣脆弱。
日本三菱汽車受傷多年至今並未復原,所以是典型的傷兵,因此MIH與三菱這樣的弱弱結盟,自然是欠缺宏觀視野戰略格局下的且戰且走模式,也能將風險降至最低,畢竟沒有真正走入全球戰略布局,又沒有中國比亞迪那種靠著既有的家大業大背景可以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