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問題已經成了台灣的燙手山芋,一方面我們缺乏工人的窘境越來越明顯,同時又因為台灣所給予的待遇跟其他國家的大幅落差,造成台灣難以找到合適的外籍工人,另外也因為薪資問題,造成移工逃逸增加的現象。
亞洲的日本、韓國跟台灣,其實都有缺工的問題,同樣都希望藉由引進外籍移工,以充實國內人力。意外的是,在亞洲許多國家都有人願意花時間、金錢苦學韓文,為的是去韓國工作,而且是藍領工作。到2024年,韓國的外國工人簽證,竟增加了37%,人數高達16萬5千人。
韓日有薪資優勢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一窩蜂的現象,最關鍵的還是薪資。以製造業月薪來說,韓國可以開到將近台幣六萬元,比起台灣整整多了一倍,台灣只有三萬元。日本也能開到四萬五千元,對比起來,台灣完全沒有競爭力。
工人要能夠上手,不只是語言,還需要一定的訓練,韓國為了爭搶人才,還到東南亞當地去設置培訓中心,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人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投入產值。韓國在東南亞招募人才是全方位的,包括製造業、農業、建築業跟漁業,並且針對不同類型工作,都有專門對應的訓練中心跟窗口,等於可以最大規模的吸納外籍移工 。
日本也感受到了壓力,到了2024年3月,日本也決定給予更高待遇跟更多彈性的育成方式,來吸引外籍移工,不但允許移工可以更換雇主,更可以在工作一兩年後,尋找待遇更好的工作。在台灣是不能隨便更換雇主的,移工如果遇到不好的雇主,就只能默默忍耐。日本則是一方面開放,一方面要求必須具備更高等級的日文能力,等於同時讓這些移工有機會在日本社會內流動,增加自己的價值。
家庭移工最急迫
台灣除了一般製造業,最需要的就是照顧家庭的移工。卻因為可能影響台灣國籍的照顧工,而限制重重。其實台灣的照顧工也分很多種類,像是醫院內的,家庭照顧式的,也有一般家庭需要的。可惜台灣全部混在一塊,讓人力難以分流,更讓需要的家庭無法從外國引進可靠便宜的移工,拖累整個家庭的運作。
像是最近通過只要過七十歲,並且罹患癌症嚴重的可以免巴氏量表,申請引進外勞。但是這樣立意良善的法律,通過到實行居然要一年以上,完全讓人不能理解。因為罹患癌症者,尤其是嚴重者,一兩年就是最關鍵的時候。如果還要一等再等,等到立法通過再去申請,恐怕都過了兩年以上了,緩不濟急,只會讓需要的家庭更加辛苦。
應有專責主管單位
台灣主導的勞動部,一般還是以管理國內勞工為主,其實國際移工是一個更大的範圍。牽涉到移民署、內政部跟各大小企業,甚至還有深入民間的家庭。如果範圍更大,甚至還有印度移工跟中國移工,也有許多人躍躍欲試想要聘請。如何打破台灣內部的政治對立,還有產業的利益限制,大膽引進外國人才,符合台灣各階層的需求,這其實是個大課題,如果能有獨立單位來處理,會更為適當。
過去的政府只要管好國內,現在的政府卻需要處理跨國議題。尤其在現在人才到處流動的時代,台灣的少子化已經沒有時間再繼續拖延。中國對人才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難道我們要在落後日韓之後,繼續落後中國嗎?如何盡快啟動人力規劃,可惜台灣內部似乎還在忙著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