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到隔年2月,是國人最易發胖的季節,除了天氣因素外,就是在這段時間是應酬餐敘頻率最高的季節,而許多人未雨綢繆,已開始實施各種減肥計劃,這也反映到最近減肥門診人數已悄悄的上升了許多。
當然在醫學的統計上,寒帶地區的肥胖比率確實比會比熱帶地區的人多很多。但對於身處亞熱帶「暫時性低溫」的減重策略,除了要避免因熱量超標而造成暴肥外,更要兼顧禦寒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增加肌肉的含量。
增加肌肉量
特別是在上年紀的銀髮族,最近因「失溫」而猝死的新聞屢有所聞。
而肌少症也是高齡族群常見的一種病態症候群,其發生率依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略有差異,在中國其發生率男性約是:6.4%,女性大約是11.5%,歐美少肌症的盛行率約為5%~12%左右,而80歲以上則約為11%~40%。
在台灣本土的研究顯示:65歲以上族群,其盛行率約為4%~7.5%(女性約為2.6%~6.6%,男性約為5,5%~8.3%)而對於老年人來說,隨著年齡的增加,新陳代謝率也自然會生理性的下降,加上運動量的不足,就產生了少肌型肥胖症,顧名思意就是肌肉少,脂肪多。
肌少症加肥胖症
在亞洲地區,依據大陸地區一份945位參與者的統計分析,其盛行率約在6%左右,(男性7.3%,女性約4.8%。)而肌少症又加上肥胖症的結果所產生的生理上的病症,其所影響的器官層面就非常的廣泛,除了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外,尚包括了代謝症候群,意外跌倒外傷,內分泌異常等,甚至和吞嚥困難,失智症的發生。
在處置上,均衡的營養是首要之急: 除了避免高油高澱粉之攝取外,飲食中蛋白質攝取量的減少及必須氨基酸攝入的蛋白質反應遲緩有關連性,因此對於高齡族群,適當的增加必須氨基酸以提升蛋白質的合成反應。
特別在東方人的飲食模式中,因生活習慣的特殊性,本土的高齡老年人對於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會比西方人較多。而研究報告也證實高量的碳水化合物對老年人的肌肉蛋白質的合成是負面的影響,而研究報告也顯示:補充亮氨酸,可以刺激蛋白質的合成。因此也可以用來預防少肌症的產生。
適當的體適能運動 另外必須加強的就是適當的體適能運動的介入,也是治療防治肌少型肥胖的重要方法,由於年紀的增加生理性的活動量下降,導致有相當比例的肌肉會萎縮或減少,適量的運動已證明對肌肉萎縮縮性肥胖有多方面的改善作用,特別是在肌肉蛋白質合成的增加,增強粒線體功能,且可使肌肉生長抑制素減少,肌肉內IGF-1增加,而運動的處方包括了進行性阻力訓練(PRT).每周有30分鐘的低強度有氧運動,30分鐘的高強度PRT和15分鐘的平衡訓練。
胖子特別怕冷
許多肥胖體態的人,似乎會特別怕冷,原因是過多的脂肪並不容易產生能量代謝,反而是肌肉量多的瘦子比較不怕冷,原因就是肌肉組成的粒線體才是能量產生的單位。
因此冬季減肥之王道,一定要進入「增肌減脂」的模式,才是禦寒又能享瘦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