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淨零排放的趨勢加速,政府也積極推動減碳政策,逐步加強企業的碳盤查義務。
透視淨零之路
環境部近期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提出2030年相較於2005年減碳26%至30%的新目標,並擴大碳盤查對象,涵蓋百貨、倉儲、電信及交通等行業,預估新增500家企業及2萬間門市。此舉不僅為台灣企業帶來新的挑戰,也為國家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鋪設重要基礎。
全球已有超過136個國家承諾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其中包括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這些國家透過立法、碳交易市場以及碳關稅等手段,加速企業減碳步伐。歐盟在2023年正式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高碳排產品徵收碳關稅,迫使出口至歐盟的企業必須提前進行碳盤查與減排。
強制碳盤查
美國則積極投入再生能源基礎建設,並在大型企業中推行強制碳揭露機制,全面監控碳足跡。台灣作為外銷導向的國家,出口產值占GDP比重超過一半,必須緊跟國際步伐,否則將面臨失去競爭力的風險。
根據環境部的規劃,未來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企業,將被納入強制碳盤查範圍。除了製造業的碳排大戶,電信業、百貨業、軌道運輸、大型醫院等高用電行業也將被列入碳盤查清單。例如電信三雄及多家知名百貨、超商,如SOGO、新光三越、統一超商等都將被要求進行碳盤查。此政策旨在促進企業全面掌握自身碳排放狀況,進而尋求減碳對策,與全球減碳趨勢接軌。
這對中小企業而言是一大挑戰,許多中小型服務業者面臨資源有限、技術不足等問題,難以有效執行碳盤查,政府應擬訂計畫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碳盤查,透過團隊力量輔導業者,以達到減碳目標。
鼓勵企業自主節能
為了降低企業遵循成本,環境部強調,未來碳盤查平台將嫁接台電用電資訊,企業透過用電量數據即可完成碳盤查登錄。此舉將大幅減少企業需要自行蒐集與計算碳排放的負擔,使約八成的業者能以較簡便的方式完成登錄。此外這些新增盤查對象在2026年之前暫不課徵碳費,政府提供「蘿蔔」政策,鼓勵企業自主節能減碳。
台灣已訂下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長遠目標,並在「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中提出四大轉型策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及社會轉型,並輔以科技研發及氣候法規作為支撐。政府規劃於2030年前投入近9000億新台幣,推動再生能源發展、電網升級及交通電動化等關鍵領域。
積極推動綠色轉型
這項目標的達成,不僅取決於政策推動力,更需要企業積極響應,透過數位轉型、設備更新及能源效率提升等方式,降低碳排放。企業若能提早布局,將可在國際碳關稅及供應鏈淨零要求中掌握先機,強化競爭力,為自身創造更多商機。
台灣的碳盤查擴大政策,象徵著邁向淨零排放的重要一步。儘管企業面臨諸多挑戰,政府的輔導措施及簡化程序,無疑將助力企業逐步適應新規。展望未來,台灣企業若能善用政策資源,積極推動綠色轉型,將可在全球淨零排放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為國家及地球的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