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功的60種商業模式導航》

醒報編輯 2024/12/10 17:26 點閱 331 次

企業未來的競爭利基,不再是新穎的產品與流程,而是有突破性、前瞻創新的商業模式:從四個面向架構出適合你的商業模式「神奇三角」,掌握營運模式要素,了解它們的相互作用,引導你從既有模式中,找出革新轉型獲利的藍圖。

本書作者們長期研究組織創新流程,兼顧學術與實務,分析近五十年來最具革命性的創新模式,找出其中可預期、有系統的類型。從創新公司的商業模式過程,到鼓勵眾人跳出既有框架去思考,書中深入探索何謂商業模式創新,結合深度研究與高效用的證據,讓你能在困境中駕馭轉型、發想創新,準確測試並執行,率領企業邁向成功。

許多公司研發出性能複雜的優異產品,創新能力令人目不暇給,尤其是在已開發國家。在德國,AEG與Grundig家喻戶曉;在音響界,Nakamichi坐擁一方;手機界,諾基亞(Nokia)曾呼風喚雨;旅遊業,湯瑪斯庫克集團(Thomas Cook)曾獨霸全球,直到2019年宣告破產。

然而,無論在西方或東方,這樣的企業為何會忽然喪失競爭利基?瞧瞧一些傲視群雄數十載的公司,例如:愛克發(Agfa)、美國航空、DEC、羅威(Loewe)、Nixdorf電腦、摩托羅拉(Motorola)、Takefuji、黛安芬、柯達……,一個一個從頂端驀然墜落。

哪裡出問題了?答案簡單得令人不堪:他們都未能與時俱進調整商業模式,僅憑過往榮光悠然度日。

持續創造利潤之詞

波士頓顧問集團(BCG)所創的「金牛」(cash cow)一詞,指的是能持續創造利潤的成功業務;儘管這個名詞引領風騷多年,卻不再足以做為企業生存的保障。

今天,企業欲保有長期競爭優勢在於打造創新商業模式的能耐。成功做到這點的典範,包括:祭出Nespresso商業模式的雀巢(Nestle);以工具管家服務(Fleet Management,亦可譯為「車隊管理」)模式操控營建業重型機具的喜利得(Hilti);還有很多例子來自美國,一般人馬上可講出幾個名號:亞馬遜(Amazon)、Google、蘋果(Apple)、微軟、Salesforce。

除此之外,近來在亞洲不斷湧現成功案例,像是阿里巴巴或騰訊。他們並非只是把商業模式搬到東方,而是獨樹一格,自創了不起的新模式。對此,迫切的問題來了:我的公司要怎樣才能異軍突起?怎樣才能成為產業典範?簡言之,我要如何成為商業模式的創新者?

商業模式創新年代

二十年前,如果有人問你:「一般人會不會以一公斤80歐元的代價買雀巢Nespresso咖啡膠囊?」或問:「你信不信這世界有超過三成的人樂於在網路公開私生活的一切細節,就像現在的臉書(Facebook)?」

十年前,你恐怕會覺得提問者腦筋有問題。還有,當年你能想像到處有免費電話可打、機票不用幾美元嗎?不到二十年前,誰想得到一家成立於1998年、名叫Google的新創公司所研發的搜尋演算法,其締造的財富居然會超過戴姆勒(Daimler)或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簡稱GE)?

造成這種演變的根源幾乎存在於各行各業,而當然,該根源就是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點燃的砲火撼動天下,博得版面的程度也少有對手,但究竟是什麼讓它影響如此深遠?

創新能力的角色

創新能力向來扮演企業成長與競爭力的關鍵角色。過去,一項出色的技術解決方案或優異產品便足以奠定成功,於是許多技術扎實的公司只顧「沉醉於技術」,競相推出功能強大的產品。到了今天,這卻不再可行;加劇的競爭、持續的全球化、不斷茁壯的東方對手、產品的普及化,在在侵蝕既有的領先地位。

新科技、產業界線的消失、不斷改變的市場與法令、前所未見的競爭者,一一形成產品與製造過程的生存壓力。無論是哪個產業,遊戲規則都在改變,這是無可迴避的現實。

實證研究顯示,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效益確實勝過產品或流程革新。根據波士頓顧問集團所做的一份五年報告,致力改革商業模式的企業,其獲利能力要比專注創新產品或流程的對手多出六個百分點;同樣的,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25家企業中,14家屬於商業模式革新者。

與此呼應的還有IBM於2012年進行的一份調查結果:領導產業的傑出企業,其創新商業模式的頻率較後段班高出兩倍。要思索商業模式創新及其重要性,「永續」是另一個切入角度。

商業模式的變革

我們都曉得,面對當前氣候變遷帶來的巨大挑戰,企業必須更為永續。對付環境問題的必要技術其實很充裕,但許多公司卻陷於「不知如何變革其營運模式」的困境。光是升級價值鏈與減少排碳並不夠,企業必須重新檢視整個商業模式。

要因應循環性的產業生態這類課題,企業模式得做出根本改變。BCG 與MIT Sloan(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於2013年做的一項研究支持了這番論點,其結果發現:成功的永續創新,商業模式變革是一個關鍵因子。

當然,產品與流程品質仍然重要,這點不在話下,卻不再具有決定性地位。我們已確實來到商業模式創新年代,公司的成敗將視其是否具備改革現有營運模式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異軍突起,勝出對手。

偏執態度的競爭

實際上,很多著名成功案例皆源自突破性的商業模式,而非因為某項明星產品:

˙沒有幾間實體店面,亞馬遜卻成為全球最大書商。

˙本身未擁有任何旅館,Airbnb卻是全球最大連鎖旅舍網站。

˙皮克斯(Pixar)在過去十年贏得十一座奧斯卡大獎,影片中卻從未出現真人。

˙重寫影視出租經營模式的Netflix,不曾擁有任何實體店。

˙Skype本身沒有通訊網路基礎設備,卻是全球最大電信服務商。

˙全球最大咖啡連鎖店星巴克(Starbucks),賣的是標準化的咖啡商品,走的卻是頂級價位。

˙優步(Uber)是美國最大計程車業者,旗下卻沒有一輛計程車。

創新競賽激烈,企業下場難料。波士頓顧問集團那套靠金牛利潤長治久安的理論不復適用。再成功的公司,都得時時檢驗自己的商業模式體質如何。

不妨抱著些偏執態度,就像賈伯斯(Steve Jobs)所言,即便公司目前如日中天,也必須質疑當前的成功模式,以做好面臨危機的心理準備。這是一個競爭利基短暫如煙的年代,要持續壯大,唯有不時檢討根基,勤加鞏固。

商業模式構成因子

「商業模式」這個名詞幾乎成了會議室流行語,常用來描述公司現況或突破:「若要持盈保泰,我們就得改變公司的商業模式。」要找出嘴上不經常掛著這四個字的經理人還真有點困難。

話說回來,眾人對這名詞的確切定義卻始終莫衷一是。換言之,當一群人坐在那裡討論如何改變商業模式時,各人腦中想的恐怕相差甚遠。不用說,這樣的會議難有作為。

本書將介紹我們為此發展出的定義,簡單且全面。此一模式涵蓋四個面向,我們透過以下的「神奇三角」來表示:

  1. 顧客(customer):我們的目標客群是「誰」?一定要充分了解哪些客群是你要掌握的,你的商業模式要針對誰。顧客是居於任何商業模式的中心,且永遠如此!絕無例外。

  2. 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我們提供「什麼」給顧客?這個面向界定了公司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並描述滿足目標客群的方法。

  3. 價值鏈(value chain):我們「如何」製造我們的產品與服務?要落實價值主張,必須先落實一連串的流程與活動,再配合相關資源、能力,即構成商業模式的第三面向。

  4. 獲利機制(profit mechanism):為何它會產生「價值」?這個面向包含成本結構以及生財機制,由財務面揭示一個商業模式的立足點,回答了每家公司最核心的問題:如何為股東與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創造價值?或講得更簡單:這個商業模式行得通嗎?

創造與獲取價值

這個圖形的目的,是讓你充分了解構成商業模式的顧客群、價值主張、價值鏈以及獲利機制,並為之後的創新奠定基礎。之所以稱為「神奇三角」,是因為只要調整其中一點(例如,將左下角營業額極大化),另外兩點必然需要更動。

要創新商業模式,這四個面向至少得調整兩個。若只改革其一,例如價值主張,結果就只是產品創新。任何商業模式都是為求「創造與獲取價值」,有意思的是,很多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很善於為顧客創造價值,卻不懂得如何獲取自己的價值。

以社群網站臉書為例,它的商業模式極為成功,但儘管成長穩定,該公司在2012年首次公開發行時,股價卻一落千丈。獲利能力較前遜色是原因之一: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的機動性愈來愈強,造成廣告業務滑落,因為手機呈現廣告的效果不如電腦。

臉書於2014年砸下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當時WhatsApp的每個用戶約為40美元,這一點常被不懂其整個商業模式的分析師所批評。然而,臉書就是希望藉此強化獲利能力,在為用戶創造出龐大價值時,確保公司能從中分得夠大的一塊餅。

商業模式創新挑戰

幾乎一整個世代的經理人都受過麥可.波特的「五力」思維熏陶。這本身沒什麼不妥,波特這套論述的核心在徹底分析整個產業,找出公司相對競爭者的最佳位置,好取得競爭優勢。

2005年,金偉燦(W. Chan Kim)與芮妮.莫伯尼(Renée Mauborgne)以「藍海策略」(blue ocean)首度跳脫波特理論框架,他們的論述重點是:要想成功打造商業模式,必須遠離刀光劍影的紅海(red ocean),去創造一片藍海,亦即無人競爭的新市場。

商業模式革新者的口頭禪是:「不以擊敗對手為前提去擊敗對手。」

別再盯著對手

要打造全新商業模式,唯一途徑就是別再盯著對手。

宜家(IKEA)以價格親切但頗具風格的設計及嶄新銷售手法風靡家具業;英國搖滾樂團電臺司令(Radiohead)推出《彩虹裡》(In Rainbows)專輯讓歌迷決定價格,其驚人之舉讓樂團聲名大噪,不僅一舉衝高演唱會票價,也讓歌迷忙著收藏他們之前的專輯;Car2Go這家汽車租賃公司,憑著按分鐘計價的汽車共享概念,顛覆整個產業慣例。

既然如此,為何多數公司不改寫其營運模式,設法游入藍海呢?事實是,跨國企業投入商業模式革新的金額不到全部創新預算的10%。殼牌(Shell)撥出研發預算的2%發展革命性專案,引起業界譁然,被認為是魄力十足的創舉。中小型企業往往更少,甚至完全忽略革新商業模式這項課題。(宇欽/輯)

《企業成功的60種商業模式導航》
作者:奧利佛.葛思曼, 凱洛琳.弗朗根柏格, 蜜可萊.喬杜里
出版社:日出出版

其他書訊:

《拒當三明治主管!服務上級、培育下屬,居中領導的雙向管理智慧》
作者:納森.傑邁爾
出版社:商周出版

主管心裡苦,但他不說——為什麼那些關心下屬的主管難以獲得老闆支持?為什麼明明為團隊鞠躬盡瘁,還是落得惹人嫌的下場?為什麼其他部門都不幫忙,還讓我的團隊分擔他們的工作?以上問題的癥結點很簡單:這些主管沒有「侍上育下」的觀念,也就是服務老闆,培育下屬。他們往往拚命維護自己的團隊,抵抗和排斥團隊以外的所有人,導致老闆不滿意、部屬沒動力。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公司都在努力創新,然而這些衝鋒陷陣的主管卻陷入困境,讓團隊中每個人都備感沮喪。本書會幫助你改變過去對主管一職的看法,進而發揮這個位置的真正力量,找到對上及對下之間的平衡,成為會做事也會做人的真領導!

《極品馥郁栗子甜點》
作者:下園昌江
出版社:台灣東販

經典不敗的法式蒙布朗、風味濃醇細緻的栗子松露巧克力、一口咬下滿嘴甜蜜的栗子銅鑼燒、散發焙炒茶香的栗子焙茶芭菲……每到栗子盛產的季節,各式顏值味道在線的甜點便會大舉上市。包在有刺硬殼中的渾圓栗子帶有濃郁高雅的甜味,可說是秋季限定的美味。

本書除了介紹不同的栗子品種與特色、挑選與保存方式,還傳授6種事先完成製作,後續就能輕鬆做出各式甜點的「栗子加工品」,並延伸變化出可在家烘培手作的20道西式甜點+10道日式甜點。

《從扔石到高舉:跟耶穌學習尊榮的妙方》
作者:鄧靈德
出版社:天恩出版社

我這輩子扔過不少石頭。以嚴厲、批判、貶低、傷人的言論或行動,不知傷害了周圍多少人的心。扔石造成毀壞,要作耶穌的門徒,就不應該拿石頭砸人。幸好,我們的天父賜下一道解方,救我們脫離這捆綁,棄絕拿石頭砸人的心態,並將人引向國度命定,使我們得以自由地踏上「從扔石到高舉」之路。

耶穌風格的尊榮(Jesus-style honor)可藉由你傳遞出去,使你周圍的人進入上帝為他們所定的自由、醫治、喜樂與安全。如果這是你熱切想要的,本書是為你寫的!邀請你與我一同踏上這強而有力、改變生命的探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