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動物每年上百萬 各國急尋替代方案

簡嘉佑 2024/09/08 11:00 點閱 6059 次
上百萬的實驗動物被用來做藥物檢驗,其中9成的實驗都已失敗告終,成為實驗室的犧牲品。(Photo by audrey_sel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上百萬的實驗動物被用來做藥物檢驗,其中9成的實驗都已失敗告終,成為實驗室的犧牲品。(Photo by audrey_sel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粗估每年有上百萬隻動物被用來做藥物檢驗或醫療實驗,但9成的實驗都以失敗告終,這些動物皆成為實驗室的犧牲品。如今,隨著動保意識興起,社會也開始將動物實驗視為不人道的行為,科學家們正尋找組織培養、3D列印、數位模擬或器官晶片的替代性技術。

犧牲百萬實驗動物

科學人》報導,每年都有大量動物被使用於化妝品試用、毒物測試與藥物研發等實驗,其中,白老鼠因為壽命短、繁殖快,可以讓科學家在短時間觀察效果,更是實驗動物的大宗。

儘管實驗動物確實協助科學家在愛滋病、白血病治療取得進展,但其實近9成以動物進行的人體藥物實驗,都以失敗告終,甚至也無法提供有效的參考數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環境健康科學家盧克指出,因為人體的生體與多變性相當複雜,很難靠著動物實驗就取得有效的數據。

各國關注動物福利

紐約時報》報導,過去幾十年來,動物權利組織不斷進行遊說,盼學界能減少動物實驗,連社會大眾也開始受到影響。在2022 年蓋洛普民意調查中,高達43%的美國人表示,動物試驗「在道德上是錯誤的」,比例遠高於2001年的26%。

因為動物實驗也引發不少人道爭議,促使各國政府祭出法規限制動物實驗,如歐洲法院2021年通過決議,未來將逐步取消動物測驗;美國總統拜登2022年也簽署法案廢除部分將動物測試作為新藥申請的要求,更通過《現代化法案2.0》,允許製藥商使用新興科技來蒐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藥物數據。

替代方案叢生

實驗動物的替代作法方興未艾,如「器官晶片」(organs-on-a-chip)是能模擬器官或人體系統的活動與生理反應的晶片,愈來愈多研究也證實,器官晶片的信效度甚至高於動物實驗,如對肝臟晶片進行實驗後發現,該晶片能成功辨識出87%已知具肝臟毒性的化學物質,也並未如動物實驗那樣出現將安全藥物標記為有毒的狀況。

不僅如此,科學家也培養幹細胞生長成具有特定功能的類器官、或者用3D列印的方式來模擬人類皮膚,還有新創企業透過數位虛擬的方式來,新創企業「NC3Rs」就與科學家和製藥公司開發可用於毒性測試的數位犬隻模型。

然而,也有不少反對完全廢除動物實驗的聲音,俄勒岡州立大學環境毒物學家布蘭德就表示,許多新興的檢測方式可能忽略動物實驗能找到的藥物缺陷,反而讓有毒的物質大量出現在使用者的產品中,最後還可能汙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