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台灣加入CPTPP之路卡在那裡?

戴肇洋 2024/08/22 17:17 點閱 2312 次

自從2008年7月「世界貿易組織(WTO)」《杜哈(Doha)回合》多邊貿易談判觸礁破局之後,各國在積極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議(FTA)的同時,無不致力加入與其貿易往來較為密切的區域經濟組織,藉此更進一步拓展貿易市場。台灣亦不例外,將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列入參與國際經濟舞台最為重要的目標。

雖台灣已經於2021年9月正式提出申請,因CPTPP「執行委員會工作小組(Accession Working Group)」優先處理英國申請案件而暫時擱置「兩岸」及哥斯大黎加、厄瓜多、烏拉圭及烏克蘭等六個國家申請案件;但隨著英國於2023年7月16日在紐西蘭召開執委會中完成簽署正式加入CPTPP之後,預估今年11月27日在輪值國家加拿大舉行CPTPP執委會中將會聚焦如何處理上述六個國家申請加入案件。

今年是加入的關鍵

由於目前加拿大政府對台相當友善,無疑是台灣是否能夠順利加入CPTPP最為關鍵的一年;不過,在此同時卻又無法忽略其所存在的挑戰。其中,除了CPTPP執委會迄今沒有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共同處理如此之多國家申請案件經驗,以及CPTPP既有成員是否具有能量同時與六個不同條件之國家展開談判之外,最為挑戰的工作莫過於,面對極政治敏感的「兩岸」申請案件。

若以符合加入CPTPP門檻條件來說,台灣被認為是較符合標準、具有資格成立工作小組進行談判的國家,理應可以優先處理;不過,在國際政治「一中原則」氛圍暈染,加上大陸較我提前一周正式提出申請下,此一「先台後中」加入模式,預估不易獲致與大陸較為友好的國家支持。

無法避免主權糾葛

也就是說,台灣申請加入CPTPP問題,並非來自經濟體制的挑戰,而是來自主權之糾葛。雖部分先進經濟體維持中立擺脫選邊壓力,但卻又無法避免受到部分因期待獲致大陸經濟利益而較「傾中」的中等開發經濟體反對,使得台灣申請加入CPTPP是最為複雜、不易達成共識之案件。

此意味著,台灣加入CPTPP期程難以操之在我前提之下,我們必須利用既有「利基」找出可行替代路徑,藉此突圍區域經濟整合困境。在這些利基中,其實從過去30年以來全球供應鏈發展軌跡中可以發現,分散於各地的台商長期所累積之「信任」、「安全」及「效率」條件,其實是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網絡整合上扮演不可或缺的優勢。

找出替代模式突圍

此外,更加無法忽略的是,最近十年以來國際貿易談判模式,開始淡化華麗名稱,朝向專業「功能」協議轉型。亦即在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除了必須面對頗冗長的審查程序之外,難以避免來自國內相關產業異見,甚至遭到國會杯葛,各國政府無不希望找出其他可行替代模式,在減少彼此之間繁文縟節事項的同時,順利解決廠商問題。例如:台灣已加入的《政府採購協議》、《資訊科技協議》,更是其中頗成功典型之實例。

很顯然地,面對難以擺脫國際政治「一中原則」現實環境之下,與其過度樂觀短期加入CPTPP,不如利用台灣既有利基找出突圍區域經濟整合路徑。誠如上述近年以來,國際自由貿易談判策略正在朝向洽簽多元「功能」協議模式,無疑是提供台灣未來從其發展方向中,找出避免被國際政治排擠淪為邊緣化,以及降低被區域經濟整合陷入孤立化之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