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論衡》房市過熱 讓貨幣政策趨緊

林建甫 2024/06/16 11:27 點閱 1440 次
央行此次再度祭出調升存準率1碼,預計7月1日實施。(中央社)
央行此次再度祭出調升存準率1碼,預計7月1日實施。(中央社)

台灣央行6月13 日召開今年第2季理監事會議,宣布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與短期融通利率維持不變,但有點出乎意料的是,央行此次再度祭出調升存準率1碼,預計7月1日實施;此外,央行祭出第六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將六都與新竹縣市第二戶房貸成數,由原先的七成下調至六成,且無寬限期,即日起實施。明確顯示貨幣政策方向趨緊。

房市過熱,需要管制

綜合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考量今年以來國內通膨率緩步回降,下半年可望降至近2%或以下;此外,預期今年經濟溫和成長,國內產出缺口呈微幅負值,央行因此決定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不過在不動產授信風險控管方面,囿於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仍高,1-5月六都房屋買賣移轉棟數年增率達30%,央行遂而宣布新一輪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為2020 年12 月以來第六波,避免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此波房市政策,並未擴及全台,管控力道弱,房市衝擊小,對於首購與換屋族群完全沒有影響。若是購買預售屋面臨交屋期的購屋者,且為第二戶貸款時,恐需多準備一成自備款,衝擊較大。

存準率提高,打擊經濟有限

央行宣布調升存準率1碼,預計可以收回市場強力貨幣(high power money)約1200億元;此為2022 年以來央行第三次調升存準率,累計回收市場資金約達3600 億元。儘管央行是從強化房地產市場的管理來合理化調升存準率,但打擊一般經濟有限。

台灣受惠於2018 年以來全球供應鏈重組,台商把部分生產供應鏈移回台灣;加上政府2019 2019年陸續推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包含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根留台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及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提供土地租金優惠、專案貸款等協助措施,讓台灣投資佔比持續回升。

甚者, 2022 年掀起的AI 產業浪潮更有助台灣經濟維持穩健成長,近日的黃仁勳旋風,AI-PC,台積電大漲,更加推波助燃。

低利率環境應改弦易轍

顯然台灣已從過去低迷的投資成長環境走出,意味經濟結構也不同以往。未來貨幣政策應逐漸改變思維,低利率環境應改弦易轍,否則股市屢創新高、房市熱絡等金融資產膨脹的現象,將成為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因子。此次央行從管理流動性的角度來調升存準率,其背後思維可能也有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高來抑制金融風險,其後續值得進一步觀察。

由於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最快9月降息,屆時台灣央行維持政策利率不動,貨幣政策基調已相對偏緊,配合經濟成長率及通膨率緩降,研判央行利率也將維持政策利率不變。

但這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及存準率調升,能否有效抑制金融資產持續膨脹,後續仍須進一步觀察,不排除央行將有進一步調升存準率等流動性管理的工具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