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地緣戰爭衝突不止 通膨難歇

戴肇洋 2024/06/04 14:20 點閱 2178 次
台灣因原油、穀物高度依賴進口,而使得通膨持續兩年直逼3%。(中央社)
台灣因原油、穀物高度依賴進口,而使得通膨持續兩年直逼3%。(中央社)

主計總處即將於6月6日公布5月「物價調查」之結果,雖目前國內整體物價漲勢已經緩步收斂,通膨壓力持續緩和,但由於4月下旬天候不穩,加上豪雨不斷,蔬菜價格明顯上升,預估5月通膨可能超過2%警戒線。其實,最近主計總處已經將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上調至2.07%,較2月的1.85%上調0.22個百分點,持續三年通膨超過2%警戒線,顯示通膨壓力未減。

民眾通膨壓力未減

由於今年CPI年增率達到2.07%,6月3日行政院新內閣召開上任之後首度穩定物價小組會議指出,隨著景氣逐漸復甦,再亮黃紅燈號,預估今年經濟成長可達3.94%,創下近三年來新高;不過,卻因電費調漲,加上外食及房租漲勢並未緩和,民眾對物價的感受頗為深刻,將6月底屆期的減徵重要關鍵原材物料稅負措施,再延長一季至9月底。

儘管主計總處認為,國內物價持續偏高,迄今並未重返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前2%以下水準,如果與美歐國家之比較,仍然屬於偏低水準;然而卻又無法忽略,長期以來全球所歷經的通膨經驗,其中除了地緣政治危機、地球暖化及經濟環境糾葛等因素之外,最為關鍵的莫過於戰爭衝突。

通膨關鍵莫過戰爭

先從早期的通膨因素分析,其實可以溯及1970年代「以、阿」戰爭,導致全球爆發首次石油危機,曾經讓美國的通膨於1974年時上升至12%;接著,1980年9月「兩伊」戰爭,國際油價馬上從1979年的17美元漲逾30美元之後仍然不斷上揚,該年10月不但讓美國通膨上升至13%,甚至之後通膨持續三年超過10%,造成此一期間美國經濟陷入「滯脹」危機。

面對此一期間突如其來戰爭衝突,與全球經濟連結極為密切的台灣,自然無法置身事外,尤其在1974年時通膨更大幅飆揚達到前所未有的47%;至於1980年同樣難以倖免,甚至之後通膨持續兩年超過16%以上。
再就近年的通膨因素觀察,其中2022年2月「俄、烏」爆發戰爭,在推升國際原油價格的同時,全球頗重要生產的糧倉烏克蘭遭到戰火波及,直接拉抬國際黃豆、玉米及小麥等重要穀物市場行情,造成食物價格大幅上揚;此外,俄羅斯採取減供天然氣體,更是加劇全球通膨壓力,導致該年美歐國家通膨皆升破至8%以上,台灣因原油、穀物高度依賴進口,而使得通膨持續兩年直逼3%。

全球存在通膨變數

接著,去年10月「以、巴」軍事衝突,雖目前國際油價、農工原料市場行情波動不大;但依據過去歷史經驗,如果戰爭未熄,類似紅海危機事件勢必層出不窮,加上美中貿易爭端延伸,都將為全球的通膨動向投入變數,甚至捲土重返來襲。這些情勢對台彎的可能衝擊,更加無法掉以輕心。

從上述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若地緣戰爭衝突不止,則全球通膨難歇。隨著新內閣上任,卻讓我們頗為感慨的是,民進黨政府似乎陷入所謂「政治景氣循環(political business cycle)」迷失,並未深入體恤民眾已經飽嘗三年通膨壓力。在此同時,如果政府再三忽略仍持續上揚的物價,不但將會削弱民眾實質購買力,最後可能更進一步影響經濟成長率,此一風險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