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產業創新應開放競爭 切忌主導

戴肇洋 2024/04/18 15:30 點閱 2671 次

隨著「520」新舊政府財經團隊更換,從準總統在其「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中規劃的產業政策觀察,除了主張「智慧與創新」、強調「減碳與永續」之外,特別提出包括:半導體、人工智慧(AI)、軍工、監控、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希望未來將台灣打造為「智慧科技島、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加速推動產業結構轉型。

資源薄弱難克服

準總統因應全球產業發展方向,以「創新」為主軸,將台灣產業發展核心聚焦於上述五大領域,藉此達到「經濟日不落國」願景。不過,在此同時,我們頗為疑慮的是,面對近年以來全球日益激烈競爭環境之下,如果台灣依賴既有極薄弱的資源,針對這些產業未來發展進行「主導」規劃,恐將難以與美中日歐等國家競爭。

也就是說,在上述「五大信賴產業」中,除了半導體是台灣從1980年代後半以來,長期累積相對既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項目之外,若要在短期內推動包括:人工智慧、軍工、監控及通信等四項產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與技術,卻又是目前台灣較為劣勢、必須克服的新興「系統」産業。這些疑慮包括:

其一,從台灣在全球產業鏈結中的奇特位置加以觀察,透過「創新」推動產業結構轉型,是極為嚴苛的挑戰。無庸置疑,長期以代工製造模式為主的台灣產業發展,其實是扮演國際大廠作嫁之角色,不論從過去的傳統產業,或是至目前的科技產業,例如:電子資訊、無線通信、晶片及近年崛起頗熱門的人工智慧等領域,皆是因配合市場而投入代工製造。

遵循市場自由競爭模式

其二,捨棄市場自由競爭模式,合理配置資源促進產業發展,反而採取政府介入主導模式,規劃集中資源推動「特定產業」發展,未來恐將重蹈過去部分產業發展覆轍。亦即早期進入門檻嚴格管制,政府具有主導特定產業發展力量;不過,近年隨著管制大幅鬆綁,政府角色逐漸退居幕後,取而代之的是市場力量崛起,不斷提高對產業發展之影響。

從上述中很顯然地可以發現,賴政府若無檢視八年之前,蔡政府為追求創新而推動的「五加X」產業之缺失,以及如何協助廠商擺脫長期以來所擅長的代工製造思維,憑空提出未來將台灣打造為「智慧科技島、創新雨林生態系」宏觀願景,無疑是一個圖騰、夢幻之願景。

活絡民間蓄積動能

再者,在極有限的資源壓力下,未來產業政策規劃,除了挹注資源推動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之外,仍必須同時投入資源協助傳統產業之創新轉型。亦即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政策上,並非遵循過去提供資源主導特定產業發展的舊思維,而是採取自由競爭空間活絡蓄積民間動能之新觀念,如此始能接軌國際潮流。

此意味著,台灣產業目前面對前所未有錯縱複雜的威脅,以及迎接未來頗為艱辛之挑戰之下,政府扮演角色並非可以無所作為,而是在極有限的資源下,需要致力營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空間,以及提供友善、親和之投資環境,讓民間蓄積頗充沛的創新資源能夠充分發揮,找出產業最佳的創新模式,進而讓台灣經濟型態早日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