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力》

醒報編輯 2024/03/19 18:59 點閱 899 次

寫給年輕世代的深度學習指南,善用校園的軟硬體資源,可以更有野心、更有計畫地讓大學4年不光是苦讀或玩樂,更是前途的跳板。

為什麼有些學生在大學表現卓越,屢次獲得獎項,並能贏得師長的肯定與同學的讚嘆,甚至在踏入社會前即受到各大企業的網羅呢?終生學習的時代,人人都需要深度學習力。

這是一種可以培養與提升的能力,能提高學習效率和品質,也是深度工作力的基礎,獲得足夠的知識和技能來應對工作中的挑戰和問題,更好的解決問題與完成工作任務。

教授和大家想得不一樣,他們不是學術界的大魔王,也不是專門從象牙塔跑出來,用報告、迂迴的課程大綱與申論題折磨你的怪獸。實際上,大多數的教授人都不錯,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你充實的大學生涯中,這些教授是你最關鍵的盟友。

想成為傑出學生,你就得結識教授。讓教授成為你的人生導師,將你的學業計畫、人生目標、憂慮與成就說給他聽。你和教授的友誼能夠幫助你找到靈感,你能因此挑戰遠大的學術目標,並接觸有趣的新事物。

結識教授互利互惠

教授是幫助學生成功的守門人,他們能幫你寫推薦信、介紹你認識重要人物,他們能從過來人的角度提供意見,幫助你申請著名獎學金、競爭激烈的學術計畫、夢幻實習機會、特殊榮譽獎項等,基本上,就是幫助你充分利用一般只有頂尖學生才接觸得到的各種機會。簡而言之,若學術成就是一部機器,教授就是能源的提供者。

別擔心,讓教授成為盟友並不困難,他們很喜歡和學生互動,因為教授平時也只能透過學生得到關於自己工作成效的回饋。想建立有意義的師生情誼,首先,你得固定在教授的開放時間去辦公室找他。有的學生會擔心自己並沒有具體的疑問,這時候,「觀察」就是最重要的祕訣。

你可能一開始不曉得,其實找教授諮商的機會比你想像中多:寫報告時,你可以找教授討論報告的題目;選定一個主題後,可以再去找教授問問他的意見;等你開始寫報告時,可以請教授幫你檢查你的論述是否通順。

建立融洽關係

考期將至時,你可以請教授說明較困難的課程內容。假如你修的是比較技術性的課程,當然可以找教授討論作業,或將課堂上沒聽懂的概念問清楚。

倘若你和教授建立了融洽的關係,接下來就能從課程相關的問題,逐漸轉移焦點到更廣泛的學業問題。即使學期結束也別斷絕音訊,固定找教授談天,每隔一陣子就去辦公室將自己的近況說給教授聽。假如教授開了你感興趣的其他課程,就特別去修那門課,展現出自己向那位教授學習的努力。久而久之,教授也會注重你的未來,幫助你成功。

這樣的做法並不是阿諛奉承,如果有人這麼說,你直接無視就好了。結識教授是再自然不過的行為,在求學期間複雜而刺激的四年,學生找有經驗的人指導是天經地義。教授能在你們的關係中收穫滿足感與教導學生的成就感,並提供各式各樣的機會與人生建議給你,是互利互惠的關係。送禮什麼的就不必了,建立認真、有品質的師生關係,才能表現出你對學生生涯認真的態度。

持續進行大計畫

成功且有趣的大學生有種種不同的面貌,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具備令人欣賞的「可能性」。大多數的學生滿足於走在大眾的道路上,而頂尖的學生熱愛大計畫,他們渴求追尋前人鮮少嘗試的機會,並引以為樂。

一個平凡的學生能在自然科學課程拿下好成績,而一個頂尖的學生會加入研究團隊;一個平凡的學生可能會寫信給校刊,而一個頂尖的學生會定期寫專欄;一個平凡的學生想加入社團,而一個頂尖的學生會創立全國性組織。

想在大學成為傑出的學生,你就該心懷「所有事情都有可能」的雄心。持續進行某項「大計畫」正是培養這種態度的好方法。

探索心中抱負

首先,深入探索你心中的抱負,假如你能夠選擇自己五年後從事的事業,你會為自己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接著,著手設計並施行遠大的「大計畫」,一步步接近你的答案。

打個比方,如果你想成為《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的作家,你的「大計畫」可能是透過校刊發表一系列見解獨到的非小說文章,接著透過當地報紙、二級全國報刊發表文章,直到你達到目的。假如你的夢想是成為好萊塢電影的劇本作家,你可以搜尋即將來臨的學生劇本比賽,將截稿期限貼在牆上,然後努力在截止期限前完成原創劇本,投稿參加比賽。

如果你聽到年輕人創業的故事就感動不已,你可以寫下有創意的創業構想,架設網站,直接在寢室開辦自己的公司。

你的「大計畫」應該是一系列可行的非學術成就,結合起來能夠助你邁向你的熱望。想得宏大一些、勇敢一些,當你向別人說明你的「大計畫」時,聽眾應該有「哇!」的反應。為這樣的計畫努力時,你會時時刻刻精力充沛、心潮澎湃。你會更清楚你要面對的壓力,偶爾冒出來的壞事也會顯得微不足道。

目標計畫遠大

當你在進行目標遠大的計畫時,你會感覺自己所向無敵,彷彿走在時代尖端,成功鑿出全新的道路。就算無法每一次都成功也無所謂,光是放手一搏的新鮮感與刺激感就能構成一股強大動力。

也許你覺得這些聽上去像是心理學的屁話,但你只要嘗試施行「大計畫」,你就會懂了。當你完成你的劇本、看到你寫的文章被刊出,或是收到創業以來第一張支票時,那種成就感實在難以言喻。

你完成了令人興奮的任務,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你想看看它可不可行。一旦完成一項「大計畫」,天底下再難的工作都嚇不了你,你將乘著這份「可能性」在不久的將來發光發熱。

不找正常工作

你們這群懶惰蟲別急著高興,先聽我把這條規則解釋清楚。大學時期打工沒有問題,很多學生都需要工讀或助學金的收入,而且不少人認為打工時自己負擔的責任,能讓他們的生活更有組織。然而關鍵是,你找什麼樣的工作。

別在附近的零售店打工,別在當地的餐廳當服務生,別去當油漆工或搬運工,別去校內餐廳打工,別去辦公室整理文書――這些工作會令你分心、占用你的時間,還會榨乾你的力氣。

試著在校內找一份有戰略優勢的工作。你可以在你感興趣的研究團隊上應徵給薪的職位,雖然有錢拿的研究助理還是整天在洗燒杯或影印資料,但你卻是浸在學術圈裡。在實驗室,你的老闆是教授,你會有很多機會充分了解他們的研究計畫。

從助理躍升到專業研究團隊中更重要的職位,會比你在那邊和其他學生做一樣的事情容易多了,而且你還能和系上師資打好關係。這種工作不僅提供金錢,還能幫助你在成為大學勝利組的競賽中贏在起跑點。

應徵校內涼缺

除了研究助理之外,你可以去應徵校內的涼缺,也就是讓你坐在安靜的地方,實際要做的事很少的工作。這樣的職缺可能是圖書館資訊櫃員,或是在校內其他設施當櫃員,以及音樂教室工讀生(負責把練習室鑰匙借給人用),或是在偏遠校內組織當櫃員。這種工作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們就像強制的自習時間。

如果你不得不坐在無人問津的櫃檯後方,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你要嘛拿書出來念,要嘛無聊到死。這類工作能幫助你穩定完成作業,也是不錯的念書時間。

至於如何在校內找到涼缺,祕訣是提早詢問學校是否需要工讀生,而且是提早非常多。在開學前至少一個月,就開始連絡負責徵工讀生的人員。當櫃員不是什麼特別耗費腦力的差事,所以比起其他特長,提早應徵才是被錄用的關鍵。領薪水的研究助理就比較難應徵了,但只要提早連絡系所並表現出你的熱忱,你被錄用的機率就大很多了。這時候,你的導師或其他教授朋友或許能幫你說媒。

在工讀這方面,你要是沒有高人一等的才能,不管從事什麼工作就只能一小時領七美元。既然每一種工作的薪水都差不多,不如找一份最能幫助你學業進步的工作。你讀大學不是為了累積工作經驗,而是要成為有成就的學生。當你朝你的目標邁進時,別讓工作阻擋你,讓它成為你的助力。

一份報告三天寫完

在大學,教授只會出兩種報告:長的,和短的。長篇報告通常是小論文,你得花不少時間查資料、想出自己的論點,並掌握複雜的新觀念。這種報告很難,我只能說抱歉啦!(想知道如何降低長篇報告的難度,請見第4條法則「分配到長期作業的當天就動工」。)

幸好大學生會遇到的大部分都是短篇報告,這些有的真的非常短(二到四頁),有的不是很短(五到十頁),還有的根本是邪惡大魔王(十一到二十頁)。無論實際頁數有幾頁,短篇報告的共同點就是你一般只有一兩週時間寫報告,而內容通常和課堂上所學或指定閱讀的內容相關,而不是要你自己做研究。在一般的文科課程,這類型的報告是基礎中的基礎,你必須盡早掌握訣竅。

你可以以這條規則為準:用三天寫完短篇報告。

消化整理各種想法

我不是叫你從頭到尾只花這三天,而是說實際撰寫的時間只花三天。在你碰鍵盤以前,你得完成所有的前置作業,複習之前的指定閱讀和筆記,把你要寫的東西想清楚。製作一份大綱,把你的論點清楚寫下來,把你等等要引用的文獻備在手邊。這是最簡單的步驟,準備報告用的資料比實際寫作輕鬆多了。而且短篇報告的內容通常不離課堂與閱讀內容,所以準備工作理論上一兩天就能完成。

一旦整理好你的想法與資料,就到三天寫完報告的時候了。沒錯,就是三天。第一天總是最困難,可以的話,盡量選週末或比較不忙的平日開工。在開始寫報告的第一天,試著按照你設計的大綱完成整份報告的草稿,把你所有的點子都寫下來。

這會花不少時間,因為你必須一次消化並整理各種想法,而且初稿會非常長,可能會超出教授預設的長度上限。別擔心,你等會就會把篇幅修剪下來,用字遣詞也先別管它,這些都是你接下來要修改的部分,第一天先把所有的重點寫下來。

第二天理應比第一天輕鬆許多。回去整理你落落長的初稿,修改用詞,刪除不必要的論證,必要時加入幾段話支持你的論點。第二天的目標是修剪文章,把你的報告改得簡明扼要、一針見血,沒有任何一句多餘的話。文法錯誤和句法結構先放著不管,你在第二天專心處理論證就行。

最後我們來到第三天,也是最輕鬆的一天。重新讀過你的報告,看到還不是很完美的論證就稍微修一下,確保你引用的文獻確實能支持你的論點,並清晰提點文獻的要點。檢查文句是否暢通,邏輯是否嚴謹,然後挑出任何文法錯誤。

回去修改你的前言和結論,確保整篇報告各方面前後一致、首尾呼應。把報告印出來用鉛筆校潤,這個步驟至少做兩次,因為看螢幕的時候容易漏看錯字。最後,回去檢查文獻的引用格式正確無誤,必要時加上封面頁,檢查頁邊空白的大小,然後處理教授對格式的要求。

聰明運用時間

學生經常將這三天的寫作過程濃縮成一天,但這樣的做法糟糕透頂。這是需要長時間專心工作的作業,全部集中到一天你會非常痛苦,寫出來的報告也會很平庸。完成報告初稿後,睡過一覺再來修改,而且要分兩次修改,最後完成一份論證明確且精練的報告,輕鬆拿A。

你會發現,這樣的做法不見得比傳統做法費時(一天花十二小時寫完整份報告,和第一天六小時、第二天四小時、第三天兩小時總時數相同),成品卻判若雲泥。

不過這條三天寫完一份報告的規則,有一個例外。當你要寫那種大魔王報告(超過十五頁)時,三天時間可能不夠,但把事情分成三塊完成的道理不變,把這三塊工作時間拉長就好了。

打個比方,如果是非常長的報告,你可以把寫初稿的時間延長到三天,處理論證的部分拉長到兩天,重點是永遠將寫報告的工作分成明確的三部分。

成功的學生不會比同學花更多時間工作,他們只是更聰明地運用時間。下次遇到短篇報告就用三天來寫,你的腦袋、你的身體還有你的教授都會感謝你。(宇欽/輯)

《深度學習力:學歷貶值時代,MIT博士教你75個成功法則》
作者:卡爾.紐波特(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
出版社: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