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傾聽:職場向上、抓住人心的深度溝通力》

醒報編輯 2025/08/03 15:50 點閱 372 次

在職場上傾聽可以提升你對同事的影響力,主管傾聽技巧較佳,也有利培養下屬信賴,並建立更強的團隊。在生活中,則是增進家人朋友之間的親密關係。但是,好的傾聽不僅是專心聆聽而已,還包括瞭解自己是哪一種傾聽類型,並涉及如何回應說話者。

瞭解自己偏向的傾聽方式很重要,這本書將讓你知道自己是屬於支持型、推進型、細究型或判別型?你會豁然開朗為何有人喜歡找你講話,有人卻對你避之唯恐不及。接著是如何釐清說話者的傾聽需求,你會學到如何判斷對方的目標,以及如何調整傾聽方式,來幫助對方達到目標,而更得人心。

不用說,你應該知道好好聽人說話,在職場上有多重要吧?

要是有同事、主管、下屬、顧客或供應商不認真聽你說話,導致專案無法如期進展,你當然會壓力山大。如果原本能避開衝突,只因為有人不聽別人講話,導致場面無法收拾,想必你也會備感挫折。其實,只要有人沒在聽,逼你得把話重講一次,你可能就會心生煩躁,甚至開始冒出怒火。

但是,假如在工作時,有人肯「好好聽你說話」,就會產生一股神奇的力量:團隊能夠合作無間,一起朝目標邁進,讓你激動不已;有同事與自己所見略同,你也能得到激勵;如果供應商或廠商聽懂了你的問題,並表示能夠解決,當然讓人鬆一口氣。如果沒有人肯好好聽你說話,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傾聽好處多

在職場中傾聽的好處很多,也很容易理解:傾聽可以提升你對同僚的影響力。主管傾聽技巧較佳,也有利培養下屬信賴,並建立更強的心理安全感。負責招募高階主管的人員,也會尋找善於傾聽的人才來領導團隊。

傾聽早已獲評為成功行銷人才的首要技能,因為優異的傾聽技巧可改善顧客態度,並建立長期關係。以整個組織而言,傾聽行為可提高員工參與度與留任意願,在業務運作上成效更佳。傾聽也與企業的良好營收表現有關。不論你身在哪個職位、職稱為何或任職於何種產業,傾聽都能改善職場關係與公司的盈虧表現。

在我們超過三十年從事專業溝通的相關經驗中,發現導致職場上難以專注聆聽的其他兩項因素:首先,很多人定義「好好傾聽」的方式,都忽略了傾聽本身有多重要、影響有多強大,以及傾聽可以探究的細節。其次,一般人都缺乏容易執行又好記的傾聽技巧,因而難以在忙碌快速的工作時間,立即開啟正確傾聽模式。

順勢傾聽新方法

因此我們特別在商業領域進行了三年的研究、訪談、焦點團體與測試後,發展出全新的傾聽方法:順勢傾聽。

簡單說來,「順勢傾聽」是以符合說話者目標的方式,處理及回應訊息的模式。這不代表無論對方提出什麼要求,你都得照單全收,而是要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多關注正在說話的人。

本章將挑戰一些常見迷思,介紹這個新的「順勢傾聽」解決方案,進而幫助你在工作上用更有效的方式,好好聽進別人說的話──說不定,你需要的就是這個。

回應傾聽很重要

「說得越少,聽見越多。」
——美國知名心靈導師拉姆.達斯(Ram Dass)
「每個人都有兩隻耳朵、一張嘴,所以我們可以聽到的話,是從嘴裡說出的兩倍。」
——希臘哲人愛比克泰德(Epictetus)
「大部分人聽別人說話,都不是為了理解對方,而是為了能回應幾句。」
——美國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這幾句引言非常貼切的指出,我們都需要更經常(與品質更好的)傾聽,不過,這幾句話也會讓人以為說話是傾聽的仇敵,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實,回應是傾聽很重要的一部分,更何況,在職場上如果你真的一直「話很少」,或者「聽的時間是說的兩倍」,或「不打算回話」,反而是給自己和說話的人幫倒忙。

傾聽不僅包含言語上的回應,也包含聆聽時的非言語表達。與其透過眼神接觸和點頭示意(也就是讓自己「看起來」有在聽,但實則未必),不妨善用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與聲音來表達。

好的傾聽不僅是專心聆聽,也涉及如何回應說話者,因此本書想告訴你的是一些技巧,幫助你處理及回應聽到的資訊,進而提升影響力。在接下來的章節,我們會詳細探討「順勢傾聽」的方法,並提供實際、可行的策略,供你在日常互動中實踐。

成為順勢傾聽者

順勢傾聽是目標導向的活動,亦即聆聽時,你的心中會惦記著說話者的溝通目標。這很不簡單,因為人都有自身偏好的傾聽方式(你的傾聽風格)、在傾聽時會有自己的目標(因為你是專業人士)、無法好好傾聽的個人障礙(畢竟人非聖賢),而且對方可能也不清楚自己想要或需要什麼(他們也是人)。

透過順勢傾聽,就能找出自己的偏好和目標、削減擋在眼前的障礙、辨認對方的目標,最後就能調整聆聽的方式。順勢傾聽包含四種傾聽方式與四項傾聽目標,也就是支持(Support)、推進(Advance)、細究(Immerse)、判別(Discern),組成「順勢」這個縮寫詞。

注入更多同理心

順勢傾聽的宗旨,就是在職場注入更多同理心。同理心有各種定義,但許多研究者都同意,同理心基本上就是能察覺他人情緒,並想像他們當下的感受。待你成為「順勢傾聽者」,與人交談時,你都更能發揮同理心。

若「發揮同理心」聽起來太累人,或不確定自己的同理心夠不夠多,是否足以成為順勢傾聽者時,不如想想這個附帶的好處:發揮同理心,對方就會變得比較不討厭。

你可能已經擁有一套自己很上手的傾聽技巧,那就繼續,並利用順勢傾聽來加強或補充原有的方法。也可以考慮建議你的團隊和所屬組織採用,藉此提供一套共通的語言和工具,每個人都可用來改善傾聽品質,充分發揮順勢傾聽的潛力。畢竟,即使你自己善於傾聽,也不等於其他人都知道怎麼好好聽你說話(但他們可以學會)。

溝通互動兩方面

溝通分為兩方面:聆聽者的角度,以及說話者的觀點。本書第一部分的重點在於瞭解自己身為傾聽者的立場。在互動中,你會運用自己的順勢傾聽風格,也就是接收資訊時,偏好的處理及回應方式。若無須考慮說話者的身分、對方想要什麼或對話情境,這就會是你預設的傾聽模式。

第二部分則探討如何釐清說話者的傾聽需求。說話者會帶著自己的順勢傾聽目標進入互動,即使他們未必察覺,目標必然存在。否則,他們為什麼要和你說話?在此部分,你會學到如何判斷對方的目標,以及如何調整傾聽方式,來幫助對方達到目標。

想必你已經很明白職場中的傾聽有多重要,而本書可進一步提供一些技巧,幫助你從技巧欠佳、一般,甚至不錯的傾聽者,晉升為優秀的傾聽者。讀完這本書之前,你就會逐漸成為順勢傾聽者,能掌握別人在溝通時的需求,以及完滿達成的方法。

如果你很努力提升順勢傾聽的技巧,更不只能幫助別人達到目標,也能在工作中培養別人對你的信任與倚重,從而達到自己的生涯目標(說不定,也能完成你的個人目標)。(宇欽/輯)

《順勢傾聽:職場向上、抓住人心的深度溝通力》
作者:妮可.洛溫布勞恩, 梅根.史蒂芬斯
出版社:遠流

其他書訊:

《走入中東看耶穌:福音書與文學解經指南》
作者:貝里
出版社:校園書房

長久以來,我們的信仰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若要認識耶穌、認識基督信仰,就必須仰賴西方的學者和研究資料。然而,現今中東傳統農村的小老百姓,很可能比許多西方學者更貼近耶穌和新約作者們所身處的文化。若要讀懂新約,我們就必須向這些中東的市井小民學習。
貝里以文化為經、文學為緯,帶領我們按照中東文化來理解福音書的歷史背景,並以東方的敘事傳統、詩歌形式、修辭手法來欣賞新約之美。在這場文化與文學的旅程中,耶穌不再只是西方的信仰導師,而是一位扎根於中東土壤、運用東方文學智慧說話與行動的救主。

《走入地中海看保羅:哥林多前書文學註釋》
作者:貝里
出版社:校園書房

過往我們對於哥林多前書的認識,大抵停留在這是跨文化宣教士保羅,面對一間族群多元、充滿派系鬥爭、性風氣開放的城市教會時,如何以敏於文化的方式回應教會的各樣問題,固守基督的福音。簡言之,這卷書信常被視為保羅針對哥林多教會諸多問題所寫的回應彙編,實踐性遠高於神學性,在地性遠勝於普世性。
然而,貝里另闢蹊徑,讓我們看到保羅除了是個跨文化宣教士,也是個將聖經刻印在骨子裡的猶太拉比,他承繼了猶太先知悠久的寫作傳統,以極高的藝術手法寫成了哥林多前書。在貝里精巧的解析下,哥林多前書不再只是封結構鬆散、難以分段的問題回應集,而是結構縝密、蘊含保羅深刻神學,給眾教會的一封公開信!

《日子過得美,生活就會好:薇姐張郎的50+豐盛日記》
作者:張薇薇
出版社:時報出版

退休生活可以平淡卻不能無趣,有趣卻不需要花大錢。這是一對平凡夫妻一路走來,平淡但不無趣,有趣卻不需要花大錢,也能過上有滋有味小日子的豐盛生活之道。一個急驚風,一個慢郎中;一個愛逛愛買,一個當省則省。如此相異的兩人,相知相守、吵吵鬧鬧過了30多年。

二個外商公司資深經理人,意外在50+後相繼離開職場。從躁動到安然,在遠離市區的淡水小鎮活出走跳人生,盡情享受小鎮的風景與人情之美。經歷職場的叱吒風雲,退休後,學習重新讓自己歸零,將尋常日子過得精采,吵架鬥嘴、上菜場、賣糖蒜,偶爾跳跳踢踏舞拍廣告片……並肩享受人生最應開懷無憂的黃金歲月。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