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良談影〉AI將成為的全能導演 ?

梁良 2024/02/27 16:14 點閱 2313 次
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侏羅紀公園》因恐龍特技在市場上獲得空前成功。(網路截圖)
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侏羅紀公園》因恐龍特技在市場上獲得空前成功。(網路截圖)

近日,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了一條正廣泛傳播的20多秒短片,利用「AI人工換臉」技術,把當今世界政壇大咖,如:拜登、川普、奧巴馬、馬克龍、習近平、金正恩等匯聚一堂,讓他們手拿飲料跟著搖滾歌聲逐一扭腰擺臀,神態生動逗趣,非常吸引眼球。

在真實世界中,當然不可能有人能夠召集到這一群政壇超級巨星合拍廣告片,但是在AI世界卻是無所不能,而且效果比真人演出還要好。因此在往後的日子,可以預期我們會看到更多由AI導演的電影(無論長短、性質、類型)出現,當AI科技更進步和技術更成熟之後,拍劇情片是否還需要「真人演出」實在很難說!

AI取代導演

事實上,只要給予簡單的指示,AI早就能夠輸出不遜真人創作的故事或圖畫。去年中開始,更有幾款能夠「輸入文字、輸出影片」的人工智慧工具軟體問世,效果栩栩如生。

換言之,我們能夠看到「輸入一個AI創作的故事、輸出一部AI拍攝的長片」的科幻場景將為期不遠。此時已經有一款老牌子的電腦軟體,可以將人們隨手拍的短片一鍵自動變成「AI動畫」,並在臺灣開始了「按秒數收費」的商業模式。不久之後,大大小小的人類導演都將失業,AI會取而代之成為新世代的全能導演!

「科幻片」變「寫實片」

之前被我們歸類為「科幻片」的很多電影,近年來都陸續變成了「寫實片」,片中那些曾讓人認為不可思議的情節和道具,已經理所當然地出現在我們身邊成為日常。

例如1985年面世的科幻經典《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在它上映30週年時,有人統計過片中出現的15項科技產品,像懸浮滑板、飛行汽車、指紋開鎖、全像投影等超過一半均已成真。10年前在《雲端情人》(Her)中出現的男主角跟人工智慧虛擬助手莎曼珊談戀愛的情節,如今還有人認為不可能嗎?

追本溯源,電影在19世紀末出現的時候,本質上就是一種科技產品,所以每一次重大的科技演變,都會直接影響電影的創作和產製方式。例如1926年「有聲電影」的誕生直接埋葬了巳有30年歷史的「默片」;
彩色電影在1930年代中期的出現,就逐漸結束了黑白電影的主導地位;


”AA”
回到未來懸浮滑板。(網路截圖)

電影的數位時代在1990年代開始迅速普及之後,數位技術創造了驚人的視覺效果,「電影特效」主導了往後30多年的電影發展,並最終迫使電影產業告別膠片,進入數位電影年代。而最新的一個科技飛躍,就是這一兩年出現的AI電影浪潮。


”AA”
透過穿戴式智慧型眼鏡接聽電話,還能從眼鏡中看見來電者影像,正如現在較為人熟知的 Google Glass、微軟 HoloLens、EPSON Moverio 等運用擴增實境(AR)技術的穿戴式裝置。(網路截圖)

科技影響電影創作

其實早在1982年,觸覺敏銳的大導演史丹利•庫布里克已買下了《A.I.人工智慧》原著短篇小說(1969年出版)的拍攝權並改編了劇本,只因當時電影特技水準的限制被迫擱置。

直到1993年,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侏羅紀公園》因恐龍特技在市場上獲得空前成功,促使庫布里克與史匹柏探討了劇本,並委託工業光魔公司設計特效。不料1999年庫布里克意外辭世,史匹柏才宣布自己接手的拍攝計劃,於是我們才看到了如今這部具有標竿性意義的機器男孩AI電影。


”AA”
侏羅紀公園劇情照。(網路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