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劇情片而言,紀錄片在一般觀眾的心目中通常處於相較弱勢的地位,甚至認為它比較嚴肅和缺乏趣味性,因此在休閒和追求娛樂時,一般不會挑選紀錄片來看。
紀錄片不輸劇情片
但近年來,紀錄片在台灣上院線的情況越來越頻繁,這些作品在製作品質上不輸一般的劇情片,影片的題材和敘事方法也越來越多元化,提供觀眾在知性或感性上提供各種不同的滿足,有時候看紀錄片得到的樂趣甚至超過看劇情片。
由北歐國家挪威出品的音樂紀錄片《為你鍾琴》(The Quest for Tonewood)。本片別出心裁,沒有用知名的歌手或演奏家為主人翁,而是聚焦在一般人不知道的義大利資深製琴工匠加斯帕柏卡德身上。
《為你鍾琴》紀錄片
影片主要內容也不是記錄加斯帕的製琴工藝有多高明(例如2011年由美國導演大衛‧賈柏執導以小野二郎為主人翁拍攝的美食紀錄片《壽司之神》那種拍法),而是追隨他的腳步,看他怎麼樣一步一步追尋到夢想中的樹木「虎紋楓」,並用這塊原木製作出能夠比擬小提琴大師史特拉‧迪瓦里傳世的經典名琴(該琴的身價高達1,400萬歐元)。光是這個故事的獨特切入點,就讓人覺得非常有意思。
本片透過加斯帕一波三折、出生入死、柳暗花明的尋樹之旅,觀眾可以看到一個大半輩子生活在舒適圈的小提琴工匠,如何在有40國選手參加的製琴比賽落敗之後,意識到自己將受年輕一輩淘汰,於是發願要製作出一具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作品」。
紀錄追夢歷程
而他當時根本不知道這一塊理想中的楓樹可以在哪裡找到,也不知道要花上多少錢才能完成這個夢想,就慎而重之發郵件給心儀的西班牙小提琴手吉妮‧楊森,表示要為她製作出一把舉世無雙的小提琴,其後又親自拜訪從未謀面的吉妮。
加斯帕的追夢行徑,就像描述唐吉軻德的電影《夢幻騎士》的主題曲所唱的"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是那麼的浪漫,那麼的熱血,又怎麼不教觀眾為之內心澎湃呢?
紀錄片追憶鐵道故事
至於以臺灣的鐵路為拍攝對象的《南方,寂寞鐵道》,是拍過《紅葉傳奇》、《銀簪子》等紀錄片的名導演蕭菊貞歷經6年時間完成的新作。她從長期搭乘東部幹線火車往返的個人經驗出發,逐漸著迷該鐵道沿線聚落的變化,興起了想以鐵道故事記錄台灣的念頭,並趕在南迴全面完成電氣化之前,拍下那些即將消失的自然景觀與美好回憶。
蕭菊貞歷經6年時間,拍下南迴鐵路電氣化過程的紀錄片。(劇照)
相對於《為你鍾琴》的劇情片化設計,《南方,寂寞鐵道》採取的是傳統的紀錄片風格,主要訴求是為觀眾帶來可以共鳴的「集體回憶」,尤其是對蒸汽火車迷和南迴鐵路迷而言。
本片除了有一些南迴鐵路施工的珍貴歷史映像,也大量採訪了鐵路工作人員,增加了人文色彩。陳明章為本片譜曲製作的電影配樂,有效增加了本土化的味道,而南迴電氣化正式通車時響起了羅大佑唱的搖滾曲《火車》,把全片從緬懷基調拉回現實,畢竟臺灣是要繼續不斷地往科技化的未來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