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序進入金龍年,期許龍騰四海,福運亨通。全球通膨趨緩,各國央行升息周期接近尾聲,降息只等總裁按鈴。在全球終端需求拉抬下,台灣出口、進口逐步恢復動能,加上高效能運算、AI等新興應用商機,國內主要經濟研調機構咸認為,景氣可望溫和向上,經濟成長率「保3」可期。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卻是萬古不變的道理。殊不知,風險大都來自於不確定(uncertainty),未來的經濟成長恐非一馬平川。唯有知道風險在何處,並懂得趨吉避凶才是王道。
地緣政治風險堪憂
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不一而足,「俄烏戰爭」將屆滿2年,目前陷入僵局,何時能結束,無人知曉。而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2月12日在杜拜舉行的世界政府峰會(World Government Summit)說,「以巴戰爭」已對中東和北非地區的經濟造成衝擊,戰事持續時間愈長,對全球經濟影響愈大。
對台灣而言,兩岸地緣政治風險絕對重中之重。選前彭博社分析指出,一旦台海爆發戰爭,代價恐高達10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0%。賴蕭配勝選,民進黨繼續執政,兩岸政治冰凍難溶,台海危機再度浮上枱面。自諾魯宣布與我斷交後,邦交國僅剩12個,不僅兩岸經貿浮沉堪憂,台灣單一經濟體也難獲國際認同。
供應鏈重組碎形化
迨自美中貿易戰,及至全球疫情漫延三年以降,全球供應鏈受阻,不少國國家只得將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分散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同時也造成生產回流、友岸外包如火如荼現象。這種供應鏈快速轉移確實可以降低風險,但也徒增生產成本,最終形成供應鏈碎形化,不利全球化及貿易的發展,台灣難以置之度外。
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正在進行黨內初選,極可能是「川普對拜登之戰」的賽局重演。筆者在1月23日醒報文章:「當心川普黑天鵝回來」一文提及,今年川普若重返白宮,勢將成為最大的黑天鵝。因他將對所有進入美國的外國產品課徵10%關稅、降低美國與歐洲的夥伴關係、停止支持烏克蘭,且對中國大陸採取對抗立場。不僅對全球政經發展產生關鍵性影響,亦可能引發金融市場劇烈波動。
中美經濟成長疑慮
全球物價準雖有望降溫,台灣今年CPI成長率低於2%,俾利經濟成長。但當前中東局勢緊張、紅海危機未解,迫使商船改道繞路,推高運費、保險費和油價。加上國內電價調漲壓力,恐帶動成本上揚。再者,企業為因應政府「2050淨零排放」目標,必須致力減碳,包括購買碳權,相關減碳技術的外部成本支出增加,進而轉嫁消費者,形成「綠色通膨」。
此外,中國大陸與美國都是台灣重要的貿易夥伴,影響經濟成長甚鉅。世界銀行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將放緩至2.4%,低於疫情前,反映復甦不似預期,美國經濟在2023年成長2.5%,但今年的成長率預料趨緩至 1.6%,而中國大陸則降至4.5%,低於去年水準,連帶拉低台灣經濟成長。
李商隱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我們傳統習俗敬重鬼神,尤其政治人物為選票,與宮廟走得近。農曆春節期間抽國運籤詩成了傳統,不管是上籤或下籤,為政者都要貼近民意,也要有風險意識,防範不確性因素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才能「龍」來好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