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兩岸經貿歧異應儘速協商化解方能互蒙其利

醒報編輯部 2023/12/24 11:03 點閱 2353 次

中國自明年元旦起,取消12項石化產品ECFA優惠關稅,受影響的石化業龍頭台塑集團罕見發佈新聞稿表示,ECFA影響台灣很多產業,希望兩岸政府恢復對話協商,解決經貿爭議。政治歧異不應影響貿易,政府應儘速恢復兩岸經貿協商,共存共榮。

化解歧異尋求共識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公告,台灣地區單方面對中國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禁止限制措施,違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規定,決定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自2024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丙烯、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中國希望台灣取消貿易限制。

陸方指出,台灣對陸農業及紡織等產品,有2455項設有歧視性措施,損害陸方企業利益,貿易壁壘調查將至2023年1月12日。陸方的調查,早自今(2023)年4月12日即已啓動,兩岸經貿往來,台灣年享1600億美元巨額順差,如果中止ECFA,台灣將可能損失3至5百億美元。

儘速恢復經貿對話

不可思議的是,自陸方啓動調查迄今已8個多月,政府竟然仍沒有建立溝通協商機制,或透過第三方緩和貿易對立的氣氛,任令情勢惡化,及至陸方宣布取消12項台灣石化產品的優惠關稅,影響石化產業正常營運,造成經濟損失,勢必衝擊就業人口,後續的勞工失業問題,後遺症都可預料。

中國在145計劃之後,積極發展石化業,目前已超越美國,當前經濟不景氣,陸方已從石化原料進口國,轉為出口國,這次又對12項石化產品取消優惠關稅,頓使台灣價值高達25億美元的石化產品,失去大陸市場,長期而言,因石化產業上中下游高度關聯,具有產業獨特性,衝擊會較其他行業更大。

制裁影響「不大」?

經濟部「官方」的說法是中方的制裁影響「不大」,但是商總、工總,以及民間業者卻不這麼認為。商總說,ECFA開始取消,企業一定受傷,如果政府認為回到WTO(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談判,就沒有ECFA,對台灣更不利,政府應儘速透過不同管道,和陸方協商,避免傷害擴大。

商總、工總的看法一致,認為除了石化產品之外,還有紡織、機械、農業等多項產品,如果雙方不能化解歧見,任令貿易情勢繼續惡化,傷害可能更擴大,對從業人口眾多的傳統產業來說,衝擊將相當嚴重,政府應與中方儘速建立協商溝通管道,否則對台灣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相當不利。

補助解決不了問題

經濟部決定對石化遭到取消ECFA優惠關稅,將採取提高「研發製造」、「拓銷新巿場」等補貼措施,金額將達到180億元。問題是石化產業需要整合的科專計劃,「從研發端擴及到製程開發端」,業者轉型升級,直接影響半導體、電子產業如晶圓薄膜、特殊石化材料的發展,衝擊層面相當廣,不是補貼即可解決。

美中貿易大戰如火如荼,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商務部長雷蒙多,仍相繼訪問大陸,減少衝突傷害。兩岸貿易依存度之深,不下於美中兩國貿易現況,更應突破當前經貿困境,尋求互利共榮之道。

兩岸應建協商機制

問題是,中國大陸現在啓動取消12項石化產品ECFA優惠關稅,後續還有機械、農業、紡織⋯,更多的產品優惠關稅怎麼辧?如果兩岸貿易大戰不能止息,受傷害的國內產業,勢將影響經濟及社會的安定,政府應儘速建立兩岸貿易協商機制,降低衝突及傷害,方為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