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故事〉要永續發展 需尊重大自然的極限

韓乾 2023/10/26 15:01 點閱 2254 次
在我們增強環境承載力的同時,也會造成水土沖蝕、砍伐森林、敗壞土地、失去生物多樣性與基因資源等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在我們增強環境承載力的同時,也會造成水土沖蝕、砍伐森林、敗壞土地、失去生物多樣性與基因資源等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聯合國環境署/世界野生物種基金會(IUCN/UNEP/WWF)1991 年的一份報告指出:人類的生存無法超過地球資源承載力的極限,除非我們能夠謹慎地使用地球上的資源,否則我們將無法顧及到人類未來的生存。

我們的生活型態與發展必須尊重自然的極限。如果科技的發展不致於超越此一極限,我們才能享用現代科技所帶來的利益。

人能超越大自然嗎?

很顯然地,生物界所有物種的生存,必然會受到空間、能源以及其他生存資源的限制。生物的生存要經歷同種之間與異種之間,對領域、食物、求偶等不斷的競爭,人類也不例外。不過時至今日,人類在醫療保健以及生存上的優勢,已經超過其自然生存競爭的需要;反而需要以社會的方法來控制人口的成長。

在另外一方面,人類也有能力增強地球環境的承載力,所以我們能夠養活比以前更多的人口。

不過在我們增強環境承載力的同時,也會造成水土沖蝕、砍伐森林、敗壞土地、失去生物多樣性與基因資源、污染水源、空氣。造成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氣候變遷等減損與破壞地球承載力的後果。


”AA”
我們的生活型態與發展必須尊重自然的極限,不能汙染水源,才能享用現代科技所帶來的利益。(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國 1992 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召開的環境與發展會議,揭櫫了可持續發展的 21世紀議程(Agenda 21),顯示了全球對此問題的重視。也就是說:發展固然重要,但是發展的方式必須改變。而且發展也要在地球生物圈的極限之內。

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們或者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來調和人口與土地資源之間的關係。
1. 可持續發展需要人類對自然環境承載力的充分瞭解,以及悉心的維護管理。使一切的發展都能維持在環境的極限之內。
2. 要認清地球上的自然維生系統不再是無償財(free goods)。我們需要一個新的經濟體系,把大自然提供給人類的利益與產生的成本都計算在內。
3 開發土地而破壞地球生物的多樣性,具有潛在的風險。因為自然界的基因庫對人類醫療與物種的延續具有無法估計的價值。

增加環境的承載力

  1. 良好的農村發展,可以改善環境、減少貧窮、增加環境的承載力。
  2. 在已開發國家,消耗與浪費資源的情形更為嚴重。所以已開發國家應該減少對能源的過分消費,減少污染。以美國的富足生活與其他國家比較,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美國人所消耗的能源相當於 3 個日本人,6 個墨西哥人,13 個巴西人,14 個中國人,38 個印度人,168個孟加拉人,280 個尼泊爾人,以及 531 個衣索匹亞人。

當然過這種富足生活的,除了美國人之外,還有西歐國家、日本、澳洲、新加坡、香港等地方。當然臺灣人民目前的生活水平也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為富足的。這些富足國家能否降低他們人民的資源消耗量,而使世界的環境具有可持續的生存性?

從所得稅轉為消費稅

  1. 為了減少對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的使用與消耗,租稅制度應該從所得稅轉變為消費稅,使污染等外部成本內部化。
  2. 因為人口多寡與城鄉生活素質有密切的關係,政府的政策應該是創造城鄉地區的就業機會,協助資金的融通;並且提供各種社會服務,如教育、衛生保健與家庭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