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打獵之4〉「人類世」的來歷與身世

魏國彥 2023/09/27 10:33 點閱 3274 次
顧名思義,「人類世」,指的就是人類影響地質記錄的時期。雖然這一概念已經提出多年,但科學界至今仍未給「人類世」正式定名。(網路截圖)
顧名思義,「人類世」,指的就是人類影響地質記錄的時期。雖然這一概念已經提出多年,但科學界至今仍未給「人類世」正式定名。(網路截圖)

「三葉蟲有它們的寒武紀,魚類有它們的泥盆記,恐龍也有白堊紀,人類是不是應該有我們專屬的『人類世』呢?」開學伊始,我問我班上的大一新生。大家害羞保守,不太表達意見。有一位同學被問急了,很世故地回答:「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自由,我都尊重,我沒有意見。」

剖析人類世

這堂課是我在逢甲大學核心通識課程「科學與人文的對話」系列中的一堂新課:「剖析人類世」。學生是工學院某科系的新生。

我說:「可是,這牽涉到在地質時間表上要不要加入一個稱作「人類世」的新的地質時代,我想聽聽同學們的意見。你們覺得,如果國際地層委員會新設立這個地質時代,「人類世」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同學說:「那應該聽專家的。」

孺子可教!問題是,誰是專家?現在的這個世道,電視上都是名嘴,網路上處處網紅KOL,對什麼事情都能侃侃而談,大言不慚;路上掉下砸三個專家。我說:「很好,我就是研究地層學五十年的專家,因此給你們一些專業意見。首先,介紹你們一本專業學者寫的科普書,有中文版:《人類世的誕生》,積木文化2019年出版,魏嘉儀譯」。

盡信書不如無書

譯者魏嘉儀是,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畢業,很多專業內容,不好翻譯,值得一讀。我向學生推薦這一本書,但也加上警語:「盡信書不如無書:一、這本書的觀點也只是一家之言,我將指出其偏謬之處;二、我對照讀過英文原本 (The Human Planet: How We Created the Anthropocene),發現有些中文翻譯的錯誤,將來每週討論閱讀章節的時候再為同學一一指出。」以本星期即將講授的第三章「從樹上步下」為例,在三十頁的譯文中我發現五個錯誤或瑕疵之處。

『人類世』之被提出脫胎於一場脫稿演出。公元2000年2月在墨西哥召開的一場「國際地圈生物圈計畫」工作小組會議中,曾因研究地球臭氧層破洞而聲名大噪的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琛因不耐冗長發言,尤其聽到我們身處的「全新世」的氣候與環境因人類活動而造成「全球變遷」的種種繁瑣時,他大聲喊道:「我們已經不在『全新世』了,我們已經在、、、、,『人類世』了。」

新的地質時代

驚天一喊,喚起了很多人的靈感與野心。一個月以後,他與另一名生態學者首度撰文在IGBP通訊中發表單頁短文,倡議成立「人類世」;兩年後,他們在《自然》雜誌正式提議將工業革命、十八世紀的後半期當作「人類世」的開端。接著,人類世的議題轉移到地質學家手上。英國萊司特大學的地質學者札拉西維齊(Jan Zalasiewicz)組成一個二十一人的委員會,正式向國際地層委員會申請設立一個新的地質時代──「人類世」。

熱心於創立「人類世」的成員多數是上述IGBP─全球變遷研究的「地球系統科學」(Earth System Science)學者,他們也拉入一些生態學者、考古學者、人類學者、歷史學者成立地層委員會工作小組。到後來,成員各有學科立場,治絲益棼,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以致於「人類世以何時為起始點?」至少有十四個版本意見。近幾年,「人類世」已從地質學、地層學的範疇脫離並壯大,變成了一個探討人類發展、環境衝擊、文明前途、文化論述的平台。
在這樣的大架構中,《人類世的誕生》這本書探討的是「人類世何時誕生?」這個議題,夾雜於地質學、地史學與人文學科之間的夾縫中,聊備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