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採兩書對照的方式來探索中美關係的結構、趨勢與事件。
第一本書是希拉蕊•柯林頓於2014年出版的自傳《抉擇》,全書632頁,很厚,原先我只當一部參考書來收藏,當一份歷史紀錄,碰到相關的議題時由英文本書末的關鍵字索引來找有興趣的篇章讀。中文版更厚,有800頁,由商業週刊於同年6月出版,出版商為求快,動用了12位譯者,譯筆難免參差。我讀的是原文本。
兩位作者與聞外交
第二本書是年輕的戰略學者杜如松(Rush Doshi)寫的《長期博弈》(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長期博弈》英文版出版於2021年,中文繁體字版由八旗文化於2022年出版,書也很厚,有640頁。書出版時,杜如松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中國事務部主任。
要將本兩本書從頭到尾一頁一頁讀完,是一件大工程,我因此採取「蜻蜓點水」、兩書對照、相互勾稽的方式來讀。選這兩本書的另一個原因是,這兩位作者分別於民主黨兩次執政時期中操持或參與美國的外交政策。
美中佈局分三期
杜如松的學術訓練十分完整,擁有普林斯敦大學學士、哈佛博士、耶魯博士後等資歷,並曾遊學中國大陸,具備中文讀寫能力,也曾擔任智庫布魯金斯所(Brookings)的中國戰略研究中心(China Strategy Initiative Director)主任,這本書是他在三所長春藤盟校學術論文的總整理。
杜如松將中國對美國的戰略布局分成三期:第一期自1989到2008年,稱為鈍化期(blunting stage)(中文譯本翻譯成削弱期);1989年因為北京發生天安門事件,國際充滿抵制情緒,連同隨後數年間發生的波灣戰爭、蘇聯解體,總稱為三連發事件(trifecta),中共處於不利地位,乃遵循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戰略,外交採取守勢,以他1989年於內部文件提出的的24字真言為本:「冷靜觀察,站穩腳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絕不當頭」。
第二期自2008年到2016年,稱為「建設期」(building stage),啟動的契機是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海嘯,中國挾其2000年以來飛騰的經濟實力進軍美國。
並因美國自顧不暇,在亞洲留出戰略空間,中共政權積極建立對他國的的影響/控制力,「積極有所作為」而建立(區域)亞洲霸權,在軍事上「多下先手棋」,在政治上「打造區域架構」,在經濟上「打造發展快車」。
中國,未知水域!
第三期自2016年開始至今,稱為「擴張期」(expansion stage)。以2012年成為總書記的習近平的話為特徵:「國家戰略重心從亞洲擴大到全球的『歷史機遇期』已出現,『時與勢在我們這一邊』。」依照杜如松的架構,並非川普黷武好戰,而是他面對中國的擴張戰略不得不起而應戰。
希拉蕊自傳「抉擇」中的「中國」章節標題為「未知水域」(Uncharted Waters)。這個標題或許有挑動讀者面對懸疑而讀的作用,但不免自謙過甚。我們要問,美國對於中國果真如此天真無邪嗎?顯然不是,在該書的下一章,談到2012年4月25日中國異議分子「赤腳律師」陳光誠向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投誠事件的處理中我們看到美國政府府如何小心與細膩。
希拉蕊的自傳中歷數她訪問中國以及她擔任國務卿任內處理中美事務的重大事見。她1995年首次前往北京,參加聯合國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中共官方表面友善,但控制嚴密,中國的婦女代表被安置於一個小時車程外的懷柔縣,採取看現場轉播的方式與會,她在大會中強調「女權即人權」、「應有自由集會、結社與辯論的自由」,發言固然會中能看見聽見,英文發言,不是人人能懂,演講視頻禁止進一步傳播。這是技術性封鎖。
希拉蕊自傳透露的
她第二次訪問中國是1998年陪同夫婿柯林頓總統攜帶女兒前往北京的總統級高規格正式訪問,由國家主席江澤民接待。江表現出相當的開明大度。柯林頓總統的演講全程公開播放,他有關賦予西藏自治與人權的言論也毫無修剪全文照播。
這番際遇讓希拉蕊與柯林頓興起了對中國的樂觀想像,認為中國只要進行改革與現代化對於世界將是一個正面發展。對照杜如松的分期,她這兩次訪問時正處於中國的「鈍化期」,姿態相當保守低調,有些逆來順受的作態。
再一次訪問中國是以美國國務卿的身分到訪,時間是2009年,她基本方針是要強化中美關係,但也要表明底線,例如,要求中國對於世界經濟合作做出貢獻(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風暴、金融海嘯),要求中國正視全球變遷的問題,對於減碳時程做出承諾。在地緣政治方面則強調美國對於阿富汗、北朝鮮與台灣的基本底線,不容中國逾越。
對照川普傳以驗證
江澤民表現出西方紳士的禮貌態度和她辯論西藏問題,另方面,胡錦濤也很給希拉蕊面子,同意中國一位為愛滋病患請命的女權鬥士高耀潔前往美國開會,這位女士後來甚至定居紐約,充分展現了中共的寬容大度。而這段時期正屬於杜如松所定義的「建設期」。
自2016年開始至今的「擴張期」是現在進行式,無論川普1.0或拜登都升高對峙的姿態,新的衝突蓄勢待發,但已在希拉蕊的自傳內容之外。再來,我們要讀川普的傳記或他人側寫才能檢證杜如松的博奕故事。
「年鑑學派」歷史學名家布勞岱爾鼓吹歷史研究應該以「長期看結構、中期看趨勢、短期看事件」的方式來趨近,我採取這個方法來看兩本大書,杜如松的《長期博弈》給了我們分析的架構,希拉蕊的《抉擇》則呈現而事件與她所經歷的趨勢。兩本書相對照,互為表裡,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