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候》路徑怪異的颱風為何可怕?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3/09/06 12:44 點閱 2931 次
颱風海葵原地打轉強度減弱南部宜花仍須防較強雨勢(中央社)
颱風海葵原地打轉強度減弱南部宜花仍須防較強雨勢(中央社)

今年第11號的中度颱風海葵是四年來首個在臺灣登陸的颱風,前一個在臺灣登陸的是2019年八月的白鹿颱風(從屏東上岸),當年也是編號11。

海葵路徑日日修正

巧合的還不止此,這次海葵颱風從形成後,氣象單位預測的行進方向就不斷向南修正。一開始預估沿西北方向朝琉球而去,接著是掠過東北部海域,再來是在宜蘭登陸,最後才定調在臺東上岸,短短數天路徑的南移超過4百公里,招致了許多的批評。其實,上一個在臺東登陸的颱風是2016年七月的尼伯特,也是在開始預估從臺灣東北海域穿過,一直向南修正到臺東登陸,所以歷史真的是會重演的。
颱風是逆時針旋轉的氣旋,颱風路徑就是指颱風中心點移動的軌跡。要掌握颱風的路徑,氣象單位要經由氣象衛星、天氣雷達、各地氣象站來監測颱風的移動,再綜合分析各種觀測資料如風速、氣壓等數據,最終確定颱風登陸點及其強度。然而當颱風的路徑一直搞不定時,不但人心會惶惶,防颱的準備工作也會顧此失彼,造成許多意外的損失。

颱風路徑轉折多變

一般颱風在西太平洋或者南海形成後,受地球自轉偏向力以及太平洋高壓等因素影響,會一直往西北或是朝西移動。但是實際上颱風會因太平洋高壓與低壓帶之間的複雜交互作用,使得在西行過程中突然變更方向,形成迴轉型、急轉型、直轉型、亂麻型等非傳統的路線,甚至還有些颱風從開始就向東或往東北逆行,可說是五花八門。
迴轉型就是颱風會突然停下打轉,例如今年八月的蘇拉,就在菲律賓的東方外海逆時針轉了一圈,增強為強烈颱風後,再朝南海而去。
急轉型是西行過程中突然間來個銳角的緊急轉折。例如今年七月的卡努,就在西北行進到我國東北外海時,突然大幅度轉向東北,朝日本靠近;之後又在九州南部海域再次調轉成西北方向,一路往韓國奔去,成為走出之字形路徑的奇特颱風。
直轉型是西行過程中來個90°直角的緊急轉折,突然間向北或者向南急轉。例如今年八月從東太平洋越界到西太平洋的朵拉,就在行進過程中,在海上做了向北及向東的二次直角轉彎。

亂麻型颱風最可怕

亂麻型是整個軌跡虯結如一團亂麻。如1986年的韋恩颱風,路徑非常複雜多變,期間發生了5次顯著的改變,包括4次180度的轉向,它的生命週期長達23天,登陸了臺灣二次,造成中南部十分嚴重的災情。
影響颱風路徑的因素複雜多樣,目前我們已進入颱風活躍期,每年西太平洋平均會生成25個颱風,至今已出現了12個,還會有10多個颱風出現的可能。考量氣候暖化後,颱風的強度會增高,路徑更詭譎多變、行進的速度會減慢,當然造成的影響將更嚴重,我們一定要提高警覺,不斷檢討以往防颱的疏失與不足,加強抗強風與豪大雨的韌性建設,千萬不能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