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二日行結束,布林肯拜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雙方談話「棉裏針」,各自堅持,互不相讓,除了舊調重彈,充斥外交詞令之外,重大政經議題並無突破。
然而世事難料,國際情勢詭譎多變,兩岸應恢復交流溝通,以便降低衝突風險。
習布各說各話
布林肯此行傳達白宮的訊息,包括美方遵守一個中國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綜合整理成「四不一無意」,這些話究竟是否言行一致,或僅是外交詞令,習近平的感受恐怕和布林肯的說詞未必一致。
習布兩人的會談,充滿玄機,不僅座位安排、談話時間,或言談內容,都讓外界感受不出習近平對布林肯的重視。尤其對照本月16日他與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談話:「你是我今年在北京會見的第一位美國朋友。」當時兩人座位擺設是好友重逢,備極溫馨的模式,與習布會的款待應該是天差地遠。
重大議題無一突破
台灣,當然成為習布兩人的重要話題,布林肯重申「我們並未支持台灣獨立」,不想改變台海現狀,但關切中國在台海的「挑釁行為」,他也強調美中關係「意義重大」,兩國都有義務、有責任地管理雙邊關係,並稱雙方在許多「共同跨國利益上」觀點一致,這些都是舊調重提。
布林肯的談話,也有硬理子的話題,例如恢復雙邊軍方的對話機制,以避免台海緊張局勢「誤判和衝突」,卻當場被習近平拒絕。美中軍方停止工作會議,緣於去(2022)年月,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激怒中國舉行環台軍演,並取消雙方工作會議。
最近新加坡擧行安全研討會期間,中國國防部長拒絕了美國防長奧斯汀會面的請求,雙方軍事交流陷入僵局,迄今無解。
台灣應恢復兩岸交流
至於科技及經貿戰、人權問題、台海局勢、俄烏戰事等諸多議題,雙方會談中都曾觸及,但卻各持己見,僅只於「重申」等外交辭令,未見具體成果。唯一達成共識的是敲定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秦剛,將在適當時機赴美國回訪。
布林肯此行並未得到應有的外交禮遇及成果,至於是否打開雙方溝通大門,尚待時間驗證,倒是台灣究竟應如何看待美中關係的變局,尤應審慎考慮。
國際情勢詭譎多變,台海已成全球最大的火藥庫,明年起即將恢復一年期義務役,並大幅增加國防預算,然而究竟應如何為緊張的台海情勢降溫,已成主政者當務之急。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最近表示,美國支持兩岸對話交流,三個政黨也都表示願與中國大陸溝通交流,然而,究竟應如何落實執行,不至淪於空談,降低衝突風險,正考驗蔡政府,以及三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