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良談影》編劇的心事有誰知?

梁良 2023/05/15 11:28 點閱 3418 次

好萊塢的「美國編劇工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在跟製片商和串流業者長達一周的協商破裂後,發動11,500名電影與電視編劇會員上街遊行抗議。

這是自2007年11月的「百日大罷工」成功爭取到編劇在DVD、網路串流平台、手機等「新媒體」上的重播費分潤提高之後,15年來的首次編劇罷工行動。

AI影響編劇生計

這一次的勞資爭議焦點是「人工智慧」(AI)的入侵,編劇們擔心僱主會使用機器人取代人類作家,直接威脅到日後的生計,因此要求此方簽訂具約束力的協議來規範AI的使用,但片商「拒絕了編劇工會的提案」,僅提議一年開會一次「討論科技的進步」。

事實上,AI科技如今已全面攻佔人類藝術創作的諸多領域,從chatGPT近月來在網路世界迅速攻城掠地的情況可見一斑。福斯娛樂集團的執行長鮑伯‧韋德就直言:「(AI的應用)不只是劇本,剪接,所有東西……分鏡,什麼都有。」有片商表示,編劇其實也不想全面禁止AI,而且似乎還想運用AI來「作為創作過程的一部分」,只要不影響他們的薪酬就好。

換言之,雙方爭執的根源還是「經濟問題」。而在經濟上,在行業中一向不受重視的小編劇素來處於弱勢,看來這一場罷工短期難以收場。

電影刻劃編劇之苦

下面幾部用編劇為主角的好萊塢電影,多少可以反映出可以這份工作精神煎熬和肉體折磨的可憐處境,臺灣編劇跟他們相比又更不堪了!

柯恩兄弟編導的《巴頓芬克》(Barton Fink,1991)曾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等三項大獎,它描述約翰·特托羅飾演的男主角巴頓芬克,是一名具有社會意識的百老匯新秀編劇,被好萊塢約聘寫一部關於摔角的B級片。

老闆讓他住在破舊的旅館中工作,整日搜索枯腸卻擠不出隻言片語。他隔壁的房間又發生了種種怪事,腦海中浮現諸多荒誕可笑的幻象,使他有如置身於人間煉獄。由於導演手法相當前衛,本片當年在臺公映時,很多人抱怨看不懂,但如今這種敘事手法已經不算什麼。想切身感受編劇之苦,本片非看不可。

《蘭花賊》與《曼克》

斯派克·瓊斯執導的《蘭花賊》(Adaptation,2002)另一部以編劇為主角的名作,改編自蘇珊.奧爾林原著的報導文學。本片的最大特色,是以《傀儡人生》(Being John Malkovich,1999)甫得大名的另類編劇查理·卡夫曼,以夫子自道的方式描述他本人接到改編《蘭花賊》這本書成為好萊塢電影劇本這份工作後的痛苦折磨過程。

在描述蘭花竊賊的主情節之外,查理在片中虛構了一條「編劇創作過程」的副線,交代查理不學無術雙胞胎兄弟唐納德(由尼古拉斯·凱吉一人分飾兩角),在上了幾堂「好萊塢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的編劇課之後,打鴨子上架寫出來的劇本馬上獲得大片廠採用,而自己是堂堂名編劇,卻挖空心思也寫不出個字!

本片玩故事結構玩的相當精彩,本身有過寫劇本經驗的觀眾肯定會看得津津有味。

《曼克》(Mank,2020)是一部黑白傳記片,由大衛·芬奇執導,編劇是導演的父親傑克·芬奇。劇情描述編劇赫爾門·J·曼克維奇(後來也成為名導演,由蓋瑞·歐德曼飾演)為奧森·威爾斯撰寫其導演處女作《大國民》(Citizen Kane,1940)的電影劇本時的傳奇故事,能看到80年前的美國影壇風貌。如此冷門的題材,如今只有串流平台如Netflix肯投資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