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陳揆面臨的三大財經挑戰

醒報編輯部 2023/02/06 16:41 點閱 2483 次

新官上任三把火,陳建仁組閣後於2日召開首次例行院會,國發會就「2023總體經濟情勢」進行報告,陳揆提示要審慎關注國際政經局勢,從各層面妥為因應、減輕國人負擔,以最快速度普發現金6,000元到民眾手上、更要展現力拚經濟的決心。

其實,陳建仁率領的新內閣上任,算一算任期到2024年5月20日也只有500天左右,通膨未除、俄烏戰爭未止、美中科技戰持續干擾,全球主要國家央行在去年皆強力升息下,經濟早已顯露疲態,今年上半年升息持續,經濟成長衰退幾乎已成定局。面對三大國內外財經挑戰,陳揆「三把火」能燒旺經濟嗎?

景氣寒冬已來臨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總裁喬治艾娃於元旦警告,今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陷入衰退。雖然IMF近日小幅調升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至2.9%,但聯合國最新報告卻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僅1.9%,世界銀行同樣在1月初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僅1.7%。

近期美國主要科技公司都在大幅裁員,如亞馬遜大砍1.8萬員工、Meta大裁1.1萬人、高盛傳將裁3,200人,皆預示景氣寒冬已來臨。台灣勢必受國際經濟惡化影響進出口及經濟成長,陳內閣並非專業財經內閣,能否引領台灣度過難關,外界難免有疑慮。

憂台灣出口連四黑

在國際經濟情勢難樂觀下,星展集團發布最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將從去年的2.9%放緩至2.3%。台經院基於貿易和民間企業投資成長趨緩、廠商上半年仍在進行庫存去化,甫下修今年國內經濟成長率為2.58%。

持平而論,台灣前幾年的出口表現相當旺,曾創下出口連26紅佳績,究其因乃資通訊、半導體等具競爭力的高科技商品的強力支撐。但從去年9月開始連4個月衰退,連半導體出口也下滑。不僅外銷訂單連四黑,且年減1.1%,終結連續2年正成長;連工業生產指數、製造生產指數也雙雙陷入「連四黑」。

台積電預估,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年減約4%,晶圓代工預期下滑3%。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經濟成長引擎端賴出口,出口不振,經濟自難有起色。此外,高物價導致民怨難消弭。

生活痛苦指數升高

台灣CPI在去年初一路走升,有好幾月突破2%警戒線,6月達3.59%高峰後才逐漸緩降,但12月仍有2.71%,全年CPI為2.95%,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尤有進者,核心物價(扣除能源及食物)下跌不易,11月核心CPI為2.86%,12月為2.71%。

食物類價格易漲難回,超商茶葉蛋已漲至13元。農曆年後,不少餐飲及食品業者陸續宣布漲價,鬍鬚張招牌便當調漲5元,其他便當店也跟漲,民眾怨萬物齊漲,很難感受物價有回穩現象,生活痛苦指數升高。

兩岸政治風險高

兩岸問題「難分」又「難解」,剪不斷理還亂,「難分」的是台灣對陸的貿易依存度甚高。去年大陸經濟成長大幅下降,台灣出口及外銷訂單也難置身度外,12月外銷訂單對大陸退37.7%最多即是警訊。

再者,兩岸農漁產貿易該如何解禁?「難解」的是政治問題,如何在「抗中保台」、「和平保台」的口號中找到最適產業的方向?兩岸地緣風險居高不下該如何化解,將考驗著陳內閣的智慧。

應顧好人民肚子

筆者以為,「為政應為腹不為目」,陳內閣應以關心民瘼,庶民經濟為優先下手,顧人民肚子而非端出亮麗的口號是挑動人民的感官。面對國際貿易成長衰退,全球經濟下修,非台灣所能左右,新內閣能做的,應是努力平抑物價,振興消費及投資內需。

今年各機構普遍看好大陸解封的經濟反彈,若新內閣能主動遞出橄欖枝,開啟兩岸對話,企業或許可分享彼岸成長契機,也有助於出口的改善及經濟成長的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