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心臟衰竭 台大首創同步治療

簡嘉佑 2023/01/10 13:13 點閱 13064 次
心臟外科醫師王植賢10日於記者會表示,心臟功能低下晚期才有「心臟衰竭」與「心律不整」的問題。(Photo by 簡嘉佑/台北報導)
心臟外科醫師王植賢10日於記者會表示,心臟功能低下晚期才有「心臟衰竭」與「心律不整」的問題。(Photo by 簡嘉佑/台北報導)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心室輔助器助益心臟功能,3D定位技術偵測心律不整的確切位置,大幅減少意外發生率!心臟外科醫師王植賢10日於記者會表示,心臟功能低下晚期才有「心臟衰竭」與「心律不整」的問題,台大團隊首度結合兩種治療方式在一場手術中,於植入心室輔助器治療衰竭時,也能進行3D定位的電燒,減少心律不整的發生率。

仍缺乏健保補助

心臟外科醫師陳益祥指出,許多病友接受「心臟衰竭」的心室輔助器治療後,仍會出現心律不整的問題,所以團隊就考量合併手術的可能性,成為亞洲第一個執行這項手術的醫院。他指出,心室輔助器已經有健保給付,但要同時進行電燒的話,就沒有給付,但還是讓民眾能有更多的時間等待心臟移植。

王植賢表示,心臟功能在碰到如感冒等狀況,常出現急性惡化的狀況,每一個突發狀況都會導致心臟功能惡化。此時就需要機械性輔助器的介入,延緩心臟功能走到谷底的狀況。

他說,晚期心臟功能低下常伴隨兩個問題:一、「心臟衰竭」,可以先以藥物緩解狀況,後續可透過左心室輔助器或心臟移植;二、「心臟頻脈」,即惡性的心律不整,突發狀況可以用去顫器治療,但如果長期都有心律不整的狀況,「總不可能一直電」,就可以採用「經皮導管電燒術」治療。

合併治療有成效

王植賢說,當時團隊就想,為何不將兩件事合在一起治療,在放入輔助器的同時,並運用3D定位技術進行電燒。他形容該方式為「看不見的Google Maps」,將心臟的電路圖如街道呈現出來,精準定位出心律不整發作的部位,並用電燒導管進行燒灼,減少術後心律不整發生的機率。

心臟內科醫師賀立婷補充說,兩件治療方式單獨進行,並非新聞,但合併在一起卻是首創。她坦言,合併治療會延長手術的時間,內科醫師有儘量縮短時間的壓力,避免手術時間過長,影響到病友狀況,未來評估會對高風險的民眾進行合併治療。

病友:恢復正常生活

目前透過跨團隊的合作,已經成功治癒2位病患。其中詹女士患有結構性心臟病變,有心臟功能低下的狀況;另外一位廖先生則是因為擴大型心臟病,常常發生心律不整的狀況。兩位病人都在醫療團隊的評估下,在植入輔助器時,進行3D定位與燒灼治療,後續狀況都相當穩定。

病友廖先生分享說,過去每到晚上心臟就會很不舒服,更需要頻繁進醫院,最後決定接受合併治療,現在能從事過去喜歡的逛街、到處走走等活動,非常滿意治療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