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停看聽》大學應該發揮道德勇氣?

張瑞雄 2022/12/11 10:57 點閱 2185 次

@張瑞雄(台北商大榮譽講座教授)

多數民眾認為大學就是要學術中立,對於爭議性議題最好不要發表意見或表明立場,尤其是牽涉到政治議題,許多大學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但有時候社會又會要求大學能夠發揮道德勇氣,對於不對的事情,一定要有知識分子的責任感,發揮撥亂反正的功能。因此常令大學動輒得咎,兩面不是人。

大學一定要中立?

今年6月24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在學校網站上發表聲明,回應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伊對韋德案(Roe v. Wade,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的判決,裁定美國憲法賦予墮胎權)的判決,她說:「這是悲傷的一天,法院將時鐘往回撥了50年」。對於一些人來說,院長的話似乎越界了。

當大學行政人員通過聲明支持墮胎權或譴責結構性的種族主義時,他們是否堅持了學術界應該創造一個溫馨的學習環境和改善社會不公平的目標?還是他們讓自己的機構與黨派政治立場保持一致,並在此過程中壓制相反的觀點並禁止課堂的自由辯論?

大學行政人員和教職員工對於學校是否該集體談論有爭議的問題,或者保持沉默還存在很大的分歧。芝加哥大學教職員工委員會於1967年撰寫的報告宣稱,該大學在政治和社會問題上保持中立,「不是因為缺乏勇氣,也不是因為冷漠或麻木不仁」,而是出於對自由探究的尊重和保持觀點多樣性的義務。

默不作聲是自欺欺人

該報告指出大學「必須維持一個自由探究的非凡環境,並保持不受政治激情和壓力影響的獨立性。一所大學,如果要忠於其對知識探究的信念,就必須擁抱、歡迎並鼓勵其機構內有最廣泛的多樣性觀點。」一些教職員工將此份報告視為珍貴的試金石,闡明了大學該勇於保持中立,並擁有沉默的權利。他們說,該報告提醒大學應該注意自己的核心使命,是發現、改進和傳播知識,而不是塑造政治觀點。

保持沉默看起來很像是認可現狀,對擔任有權力職位的人來說,也許更方便,但批評者認為,大學領導者應該積極地融入社會,而不是在象牙塔內袖手旁觀。這種認為大學可以不必擔心政治和社會問題的觀念或許不是正確的,在學術探究和自由面臨挑戰時,大學的默不作聲只是在自欺欺人。你無法逃避政治,你可以表現得好像你與這些爭論無關,或者你可以有更大的勇氣並積極參與這些辯論。

難怪有人說大學就像一個小世界,包在泡沫裡面,與一切分開,哀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