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兩個月後,萬眾矚目的英劇《王冠》終於推出第五季,這個時間點看來經過慎重安排,因為新一季的十集內容對去逝的女王頗多「批評」,認為她已不合時宜。
影《王冠》政治正確
對如今登基未幾的國王查爾斯三世卻不乏「美言」,強調他早在三十年前已是王室中真正具有改革思想的王儲,甚至對已修成正果當上了王后的卡蜜拉,也有正向的描述,製作方顯示的戲劇取態堪稱「政治正確」,應該會受到新王室的支持。
然而,《王冠》的製作人彼得‧摩根畢竟是一個對英國歷史文化有深刻理解的著名編劇,他用長達十集的一整季篇幅,舖陳查爾斯和黛安娜婚變的全過程作情節主軸,用以吸引大量對「王室八卦內幕」感興趣的普羅觀眾。
戲劇與現實呼應
另一方面則提出「君主制政體的存廢」這個嚴肅的主題,細膩地從正反相方論證這個多年來未獲解決的根本性問題,甚至激進地借黛安娜之口說出「查爾斯不適合當國王」,和「英國人更希望威廉王子繼位」等敏感言論。
而從青年、中年、到邁入老年的「莉莉白」(親屬們對女王的暱稱),經過前四季的風光歲月後,以65歲進入第五季。以後那七、八年一直一開場,做了幾十年王儲的查爾斯便利用一次民調進行逼宮,暗示女王該早點讓位;再者,近親女眷不斷發生婚姻醜聞,也使王室的公眾形象雪上加霜。伊莉莎白首次在公開演講中向人民道歉,甚至承認自己「流年不利」。
(影集劇照)
大英帝國世代交替
編劇用女王的御用皇家郵輪老舊失修被迫退役,來比喻老年伊莉莎白的處境,具有一種愴然無奈的歷史感。大不列顛號皇家郵輪代表國家執行的最後任務,是由查爾斯和新首相梅傑乘坐它,到香港參加1997年的主權移交儀式。
大英帝國曾經統治150年的殖民地光彩,就在查爾斯代表英女王於滂沱大雨中發表的演講中黯然失去了。
配合「世代交替」的主題,在前四季一直是第一女主角的伊莉莎白二世,於第五季的戲劇份量減弱很多,曾與女王分庭抗禮的首相角色更淪為小配角,唯一發揮作用的場面只有在查爾斯和黛安娜談判離婚時扮演調解人。
黛妃夫婦成主角
躍升為貫串整季真正主角的是黛妃夫婦,兩人從查爾斯與卡蜜拉的偷情電話被截聽並被報社爆料開始,關係每況愈下,你來我往地輪流出招,利用新聞機構和政治公關等手段展開攻防,以圖建立對自己有利的公眾形象和離婚籌碼,過程曲折精彩。
尤其有一集描寫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巴基斯坦裔記者設局、取得黛安娜的信任進行爆炸性的獨家專訪,把「媒體公信力」這個嚴肅議題作了甚具戲劇吸引力的詮釋。
(影集劇照)
第五季寓意深遠
第五季的技術質感仍保持前四季的高水準,唯主角們的明星光芒略降,應該跟角色的年齡偏高有關,某些選角也不是十分合適。
不過第五季最值得欣賞的還是故事的整體結構,用「後宮八卦」進行寓意深遠的大論述,和「王室中人不能做自己、只能做體制要求的角色」這兩點拍得十分成功。
其中的第三集《穆穆》最精彩,以整集篇幅仔細刻劃埃及商人法耶玆如何處心積慮打入英國上流社會,簡直可以當作「暴發戶自我修養」的教科書。而法耶玆父子的真正重要性,會從本季第十集延伸到第六季黛安娜被狗仔追逐而香消玉殞的高潮戲,十分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