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勿患荷蘭病、日本病? 正視經濟危機

醒報編輯部 2022/10/26 17:21 點閱 3008 次

國際貨幣基金最近估算,今年台灣人均GDP將從3萬3140美元,成長到3萬5510美元,可望首度超越日、韓。台積電平均員工薪資是基本工資的4倍,且台灣貧富差距擴大到6.15倍,創10年新高,但政府卻不能錯誤解讀。

台灣有「荷蘭病」?

國際貨幣基金預測,明年台灣GDP可望達到3萬6834美元,仍將持續領先日、韓。台灣能夠超越日本,最大的原因是日圓貶值速度太快,國民所得換算成美元計價,就吃了大虧,加上半導體產業最近熱門,晶片價格大漲,國際缺才搶工,大幅拉高員工薪資,2020年台積電平均員工年薪資中位數,即已達新台幣181萬元。

如果以平均整體薪資計算,台積電固已羡煞一般上班族。但是,這還不是半導體產業最高的薪資,甚至連前10名都還排不上。IC設計大廠瑞鼎才是第一名,2021年平均年薪611.9萬元,增幅153%,勇奪全台薪資冠軍。第二名聯詠,平均516.2萬元。第三名聯發科513.8萬元,第四名矽創494.9萬元。

台灣平均薪資前10名的企業,有8家是半導體產業,只有聯華食品、長榮航運除外。所以要說台灣經濟學所謂「荷蘭病」並不為過。「荷蘭病」是指單一出口產業爆炸性成長,帶動勞動者薪資成長,削弱其他產業的競爭力。來源是1960年荷蘭外海發現天然氣田,導致能源產業一枝獨秀,造成財富暴增,但是其他產業卻衰退。

台灣實質所得負成長

「日本病」是指1990年代,日本因經濟結構不合理、制度僵化,導致泡沫經濟破滅,長期通縮使日本陷入「失落的20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占整體出口比重達37%,產值占GDP的18%,財富大量集中在少數產業之中。

台灣今年1至8月經常性平均薪資是4萬4311元,年增率3.08%,看似成長,但是扣除物價因素後,負成長0.02%,6年來同期首見的負數,不但壓縮生活品質,也衝擊上班族的退休準備。其中又有35%上班族,淪為「月底吃土族」,根本無法存錢或理財,遑論購屋置產。

貧富差距擴大

台灣有405萬上班族全年薪資不到50萬元,根據110年家庭所得與支出統計,收入前百分之二十,可支配所得為220.6萬元,但是後百分之20家戶所得卻只有35.9萬元,貧富差距達6.15倍,創下10年新高。人民實質存款增加者只有12%,超過7成民眾存款都比過去少。

內需「慘業」辛苦

除了前述的科技產業,內需產業如批發及零售、美容及美髪業、工業、住宿餐飲、旅行社、運輸及倉儲、教育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員工薪資中位數都未達40萬元,淪為內需「慘業」。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台灣竟然還有被餓死的窮人,今年彰化和美鎮葉家三兄弟,餓到皮包骨,悲慘遭遇震驚各界,三人送醫後,老大因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致死,老二、老三救回來了。

台南市也發生42歲謝姓女子到超商偷食物,警方偵查發現謝女家貧如洗,其中姐姐及母親竟然活活餓死。政府說社會安全網要接住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並沒有兌現。

台灣人均GDP成長,如果財富只是大量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貧富不均,加上不動產、物價飆升,人民生活更痛苦,「荷蘭病」或「日本病」,都只會讓人民更痛苦,如何平衡發展各類產業,平均社會財富,應是政府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