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洋保護陷僵局 環團憂時間不多

簡嘉佑 2022/08/28 17:56 點閱 3451 次
聯合國日前於紐約召開跨國保護海洋的協議,但各國政府因為在捕魚權、資助開放(網路截圖)
聯合國日前於紐約召開跨國保護海洋的協議,但各國政府因為在捕魚權、資助開放(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海洋保護未能取得共識!聯合國日前於紐約召開跨國保護海洋的協議,但各國政府在捕魚權、資助開放中國家等議題上,未能達成共識,最後仍以失敗告終。環保團體人士表示,「海洋已經沒有辦法再等了」,呼籲應召開緊急會議,加速談判的進度。

協商以失敗告終

BBC》報導,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則規定沿海國專屬經濟區、領海以及內水以外的海域是「公海」,所有國家都有權捕魚、運輸與進行研究。公海佔據超過6成的海域,但卻僅有1.2%受到保護。

尤其當過度捕撈、氣候變遷的問題日益加劇時,海洋生物面臨到愈來愈大的威脅。對此,168個國家齊聚一堂討論「建立海洋保護區」、「改進環評」、「向發展中國提供資金與建設」與「共享海洋研究成果」,盼能藉此緩解對海洋的破壞。

各國缺共識

包括英國在內的70多個國家在開會前就已經聲明「將全球30%的海洋納入保護區」,限制捕魚量、航道路線與深海採礦等活動。但各國在捕魚權、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的議題上卻沒有共識。海洋保育人士卡蘭指出,早在1982年的條約就明訂,要向開發中國家提供支持,但此承諾沒有兌現,導致開發中國家愈來愈不信任這些條約。

環團急呼籲

衛報》報導,綠色和平組織表示,這次會議無法達成共識就意味著,各國還需要進一步的談判,研判很難在2022年就敲定條約,保護海洋的進程也會因此而推遲。

綠色和平組織成員梅勒強調,如果不快點落實保護海洋的措施,將危及「全球數十億人的生計與糧食安全」。

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理事蘭貝蒂尼表示,聯合國成員們應該同時支持跨國保護海洋的協議。她指出,因為公海不屬於任何人,所以許多國家在上面肆無忌憚的開採,更沒有人需要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