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怕油錢太貴,民眾選擇要居家上班!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居家上班成為新興的工作型態,疫情趨緩後,大多數企業仍採用混合式的工作型態。近期調查顯示,英國的員工一週僅進辦公室1.5天。經濟學家指出,在燃料價格高漲的狀況下,居家上班成為應對油價高漲的利器。
一週只上班1.5天
《BBC》報導,調查了43間英國企業的調查指出,英國員工一週到辦公室的時間僅有1.5天。其中,銀行業到辦公室上班的比率最高,而科技業最低,意味著不同產業對居家上班也有不同的適應度。
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前,一項涵蓋銀行、工程、醫療與科技等產業的研究發現,英國員工平均每週進入辦公室的日子約3.8天,到現在減少為1.5天,意味著儘管疫情趨緩,企業依舊選擇辦公室與居家上班輪替的混合式工作型態。
《BBC》報導,居家上班無法與人交流,導致員工幸福感下降,且在居家與辦公室環境頻繁轉換,也造成員工的疲倦感。對此,企業重新思考辦公室的目的,逐漸將辦公室打造成需要員工交流溝通的交際場所,而低頭專注的工作則是在家完成即可。
油價高漲的新選擇
此外,俄烏戰爭連帶國際能源價格上漲,更成為民眾選擇居家上班的理由。《外媒》報導,在油價飆漲的狀況下,居家工作開始成為上班族減輕燃料費用支出的方法之一,只要民眾能選擇每週僅到公司上班兩天或三天,就能降低大量的負擔。
達拉斯銀行經濟學家高丁報告指,美國30%的汽油消耗在開車上班。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截至4月11日的統計,全美平均油價為每加侖4.13美元,估計6730萬人一週至少有一天在家工作。後續,油價價格上漲至4.94美元,每週居家工作一天以上的人數,就增加了2百萬人。
對此狀況,麻省理工經濟學學教授尼特爾肯定表示,居家工作能讓汽油價更具彈性和降低波動幅度,有效降低需求,而發揮出抑制油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