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跟騷難擺脫 即時截圖可保證據

簡嘉佑 2022/08/10 15:33 點閱 11602 次
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長王如玄10日說,基金會協助的被害人中,超過25%被數位騷擾超過一年的時間,絕非一己之力就能擺脫。(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長王如玄10日說,基金會協助的被害人中,超過25%被數位騷擾超過一年的時間,絕非一己之力就能擺脫。(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網路無遠弗屆,卻成為跟蹤騷擾的幫兇!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長王如玄10日說,基金會協助的被害人中,超過25%被數位騷擾超過一年的時間,絕非一己之力就能擺脫,呼籲積極向警方、網路專業人士協助;該基金會研究員王秋嵐表示,盡可能不公開打卡按讚,留存簡訊、語音留言等證據,都是保護自己的方法。

數位跟蹤騷擾有許多形式,如非法入侵,設置GPS等設備進行追蹤、變更被害人的網路帳戶等行為。而騷擾行為也不乏「傳送訊息」,內容包括威脅傷害被害人或其家人與友人、傳送無理的過分需求或親密邀約等,就算被害人封鎖帳戶,加害者也能透過辦新帳號,不斷進行騷擾。

一己之力難擺脫

《跟蹤騷擾法》6月上路,警政單位至今就受理近7百件案件,又以通訊騷擾為大宗。王如玄指出,基金會2022年上年就協助了101位數位跟蹤騷擾的被害人,加害者大多是現任或前任伴侶,其中高達25%的被害者被騷擾一年以上的時間。他強調,「跟蹤騷擾絕非短時間,也非被害人能靠著一己之力就可以擺脫,需要公權力、專業人員與親友的協助。」

許多民眾認為,遭到通訊或社群媒體的跟騷時,只要不予回應或是封鎖加害人就沒事了。但王秋嵐指出,加害人會持續用不同假帳號傳私訊騷擾,更不斷在臉書公開嘲諷個案及親友,並放話要提告誣告。

她表示,該個案開庭時,當庭法官卻表示「不要看訊息和封鎖對方就好,對被害人並未造成實質害害」,顯見司法人員相關意識不足。王秋嵐呼籲,司法人員應加強對數位跟蹤危害的認識,才能落實對被害人的權益保障。

虛實交替難防範

王秋嵐表示,依據現代婦女基金會協助被害人的經驗,數位跟蹤騷擾有幾個共通點:「不實謠言中傷」,加害人持續發佈不實消息,讓被害人百口莫辯,名譽、工作、人際關係都受影響;「從網路到現實生活」,加害人透過監看被害人或其親友等人的網路動態,掌握其日常活動與行蹤,再進行實體的騷擾。

台灣警察專科學校副教授吳啟安表示,數位科技方便帶來許多改變,但也很容易遭到不肖人士濫用。他強調,「民眾應該要劃出公開資訊的紅線」,不下載來路不明的程式、不點擊不明連結;與伴侶分手後,記得要登出常用網站;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也要定期檢視有無不當的設備。

立即截圖很重要

王秋嵐呼籲,「資訊安全要提升」,確認社群媒體的隱私設定等,封鎖並檢舉不明或騷擾帳號,改成高強度密碼,並設定二步驟驗證;「資料別刪要蒐證」,務必留存證據,如email、簡訊、語音留言或對話內容作為佐證,善用3C產品的截圖功能存證;「諮詢求助莫隱忍」,被害人可報警求助。

吳啟安提醒,現在不少社群軟體有收回訊息的功能,許多加害人會在確認被害人已讀後隨即收回。他說,雖然有時候騷擾內容令人難以忍受,但還是要「先截圖蒐集證據」,不要等看完內容再截圖,以免錯失蒐證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