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防疫保險巨額理賠 「守信用」是唯一的路

醒報編輯部 2022/05/11 11:57 點閱 1941 次

台灣疫情大爆發,重創產險公司,面臨理賠800億元生存之戰,諸多產險公司擔心財務危機,其實更重要的是信用危機,一旦要保人不相信保險公司信用,保險公司必倒無疑。切實依契約執行,保護要保人權益,是業界與主管機關唯一的路,沒有迴避空間。

防疫險重創保險公司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產險業依據政府清零防疫政策,共有12家保險公司推出防疫險及疫苗險,其中防疫險保單達240.9萬件,保費收入18.5億元,目前理賠件數2萬7943件,理賠金額10.8億元,疫苗險126.5萬件,保費收入5.1億元,理賠件數2713件,理賠金額0.9億元。

以目前保險公司銷售的防疫險分析,有效契約超過百萬件者,有富邦產與國泰產兩家,介於50萬至100萬件有3家,30萬至50萬件有2家,其餘5家都是銷售30萬件以下,各家理賠金額不等,目前因為疫情還在繼續發展中,尚難有確切數字。

這次防疫險最大的問題,應該是業界久未遭遇疫情衝擊,在保單設計、精算上,顯然已有低估、疏漏情況,更糟糕的是,只有2、3家保險公司有做國際再保,移轉風險,其餘都未再保,將來必須自行吸收全部虧損,預期實際發生金額將非常龐大,直接衝擊獲利及財務,甚至造成流動性風險,這是保險公司必須預先防範的危機。

「信用」是金融業生命

這次疫情危機,在保險業界是罕見的慘痛的教訓及經驗,預料有不少保險公司必須準備現金增資,彌補虧損缺口,保險公司疏忽未透過再保,降低風險,當然需要自省,另一方面,保單的設計,是否週延,也是需要檢討的問題。

但是,不論如何,千萬不可忘記保險法第一條,敍明保險公司正是集社會眾人的力量,分散可能產生的風險。保險公司存在的價值,有相當大的保障社會安全意義,不可唯利是圖。如今發生如此重大疫情事故,對社會造成重大衝擊,人民受傷害嚴重,保險公司正是發揮保護社會安定功能,也是不可迴避的責任。

金融界信用是第一生命,保險公司尤其如此,最近保險業界流言四起,有不承認數位健康證明,從嚴審核理賠申請,限期理賠申請⋯,都造成要保人恐慌,紛紛向醫院請求PCR檢驗,希望儘速取得確診診斷書,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造成醫院沈重負擔,影響正常醫院診療及防疫工作。

2年內申請即可

依照保險法規定,保險理賠申請有2年的期限,如果採用數位證明,醫院透過視訊診斷,將可大幅減少目前醫院爆滿危機,要保人只要在2年內申請理賠,皆應受到契約保障。

最重要的是保險公司不可忘記「企業社會責任」,保險公司現在正是發揮保障社會安定,彌補要保人損害重要時刻,這正是保險的意義及價值。

要保人的信任,是保險公司至高無上的價值,保險公司及主管機關應該堅守金融機構共同的信條:「信用」。財務損失日後都可彌補,唯有信用損失,將永無翻身之日。期待主管機關及保險公司,在處理防疫險及疫苗險,不可忘記「信用」一金融機構永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