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人選股首重那一項因素?應該是企業負責人的信用。最近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屢次運用財務槓桿,成為質疑的焦點。國巨利用庫藏股、認股權證、現金增資、併購,讓股本膨脹又收縮,坑殺散戶,主管機關應徹查其不當運用財務槓桿責任,重建投資人信心。
財務槓桿不應濫用
國巨長期以來,濫用財務槓桿的作風,即常受批評,2014年國巨執行「員工認股計劃」,董事長陳泰銘以每股38.9元,認購1719張,當時每股市價2千元,這是散戶難以想像的廉價,身為企業負責人,是否應該避嫌?當時就遭質疑。
2018年國巨因為被動元件報價大漲數倍,7月2日陳泰銘前妻申報轉讓1萬2千張,價值百億元,市場一片駡聲,國巨使出庫藏股,花24億元買進2965張,平均每股成本816元,以對市場交待。然而同年底股價跌到300元,公司平白無故受損23.9億元,但是前董娘百億元鉅資入袋。
權證發行 應有規範
2020年國巨發行GDR(海外存託憑證),向海外現增,募集資金,以市價折價8.8%訂價,每股308元,這是國內散戶無法想像的優惠價格,認購對象是誰?迄今是謎,不過股價在GDR發行完畢後,一路飈升到600元以上,為何如此巧合,令人費解,外界批評聲浪不斷。
2021年5月,國巨股價從550元重挫到400元以下,公司又端出庫藏股,以市場均價469元,從市場上買進4千張,公司又耗費18億7600萬餘元鉅資,減少股本,拿全體股東的權益,操作槓桿,當然引起非議。
市場濫用減資成風
今年3月17日,國巨董事會通過現金減資20%,每股退還股東2元,導致股東原本持有一張國巨股票,一千股縮水成八百股,公司只要花二千元,就可以從股東手中買回2百股股票,投資人損失慘重,公司負責人卻有更大運用財務槓桿,保護經營權的空間,消息傳出,立即引起投資人的反彈,散戶減少20%股份,損失不貲。
國巨近年不斷的高度財務槓桿操作,庫藏股、併購、增資發行GDR、發行ECB(海外可轉債)、註銷庫藏股、減資、私人高價賣股行為,當然倍受批評,尤其最近又要跟隨市場減資熱潮,再次讓股東權益受損,難怪再惹批評。
近年政府一直強調企業社會責任,要求負責人要重視ESG,保護投資人權益,但是面對層出不窮的濫用財務槓桿,導致投資人權益受損的情況,主管機關不應漠視,否則投資人勢必將對市場失去信心,影響股市發展,至於投資人選股,企業負責人的風評,當然應列為首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