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受國際影響 稅制、漲幅應連動

簡嘉佑 2022/03/17 17:52 點閱 6469 次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葉俊顯(右一)17日說,台灣是小型經濟體,容易受到國際價格上漲影響,飽受通膨壓力。(Photo by 簡嘉佑/台北報導)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葉俊顯(右一)17日說,台灣是小型經濟體,容易受到國際價格上漲影響,飽受通膨壓力。(Photo by 簡嘉佑/台北報導)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產、官、學界齊聚一堂,探討物價上漲問題!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葉俊顯17日說,台灣是小型經濟體,容易受到國際價格上漲影響。國家發展委員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說,政府目前祭出多項凍漲計劃,台灣物價上漲狀況較國際緩和。不過,主計處副主計長蔡鴻坤則說,稅收減免、社會福利補助應該與物價漲幅連動。

台灣受國際壓力大

葉俊顯先以日本與巴西為例,舉出通貨膨脹過低或過高都有壞處。其中日本長期物價漲幅太低,讓民眾預期物價會下降,出現延遲消費的狀況,導致經濟持續低迷;巴西則相反,物價連年長期飛漲,民眾搶購物資,再次推升物價,形成惡性循環。

葉俊顯指出,適度的通貨膨脹有助於刺激經濟、工資上漲,但台灣是小型經濟體,物價容易受到國際物勢的影響。而目前國際仍有幾大問題待解決,俄烏戰爭連帶能源、原物料國際價格上漲的狀況;塞港問題未解決,使全球減少11%的運送量能;歐美在疫情後面臨缺工問題等,都對台灣物價造成不小壓力。

政府凍漲以平民心

吳明蕙說,因應國際原油、天然氣價格大漲,政府已祭出油價平穩機制,中油與政府也會吸收一定的漲價成本,維持亞洲最低價機制;並增加石油、天然氣進口的多元佈局。她更指出,台灣相當仰賴糧食進口而飽受衝擊,政府已免徵黃豆、小麥、玉米的營業稅,更成立「物價聯合稽查小組」,調查廠商是否有惡意漲價的狀況。

除了近期戰爭、疫情影響之外,更有一些中長期影響物價的風險因素,包括國際對企業淨零碳排的需求、氣候變遷造成的糧食危機。而隨著國際情勢破壞供應鏈,許多企業不再只是追求低成本,而轉向供應鏈韌性。上述狀況都會造成企業成本再上漲,進而再影響物價。

減稅、福利救物價

主計處副主計長蔡鴻坤表示,國際物價上漲將影響生產者、躉售與營造物價,即國內上、中游業者的生產、批發的成本價格,進而波動到消費者物價指數,影響台灣物價的原因大多也來自於進口商品。而隨著俄烏戰爭爆發,主要經濟機構都調高對台灣物價指數的估計,推測物價將上漲2%以上。

他呼籲,稅收減免、社會福利補助應該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動,如在物價上漲的時候,增加綜合所得稅免稅額。蔡鴻坤表示,台灣物價上漲狀況相較國際緩和很多,指出「目前物價上漲,應該是國人還可以忍受的程度。」

然而,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計算中,房租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台灣大學公共經濟研中心教主任樊家忠表示,目前主計處統計結果房租類CPI佔比約為14%,但計算方式忽略租金上升的延遲現象,導致統計結果其實低估了市價。

他指出,若改以民間資料的市場大樣本來設算,房租類CPI其實比主計處估算的結果高出2.93個百分比,也意味著台灣物價上漲有被低估的現象。